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创新、开放”既是新青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海东市脱贫攻坚路上探索出的宝贵经验。海东市川水、浅山、脑山并存,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荒山荒坡上长不出“金疙瘩” 。如今,广袤的沃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乡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植于农村却超脱于农村,目光瞅准的是市场、瞅准的是未来,是用产供销的理念经营农业。

昔日的乐都区卯寨沟,一道田、两行山,靠天吃饭,十年九旱。过去这样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地方,每年盛夏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外闯荡多年的李连和回到故乡,积累和见识让他明白,未来旅游的主阵地在农村,旅游消费资源在农业。回乡后的李连和绿化荒山,新建卯寨景区,打造花田经济和富硒蔬菜采摘,让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窝窝。

没有找到路子时贫困仿佛一座大山不可逾越;找到路子后脱贫致富梦不再遥不可及。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最佳选择。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把贫困户有机纳入到产业发展中,不仅让贫困户产业发展成果,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极大推动了稳定脱贫的实现。

强化资源挖掘,激活农村资产潜能。在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应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我省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生态资源从原生状态转化为可开发、可交易资产的整个过程,周期长、风险高、技术难度大,政府应该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为各类生态资源配好道路、桥梁、标识、景观等基础设施,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稳定投资者预期,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

让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更坚定的决心,集中力量一举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