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共鳴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有共鳴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今天我好像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結構完整,辭藻華麗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真正好的文章好像沒有太多的雕飾,更加多的是一種自然而然

就在下午我把我的《小眼看中國》給了無戒老師看,老師告訴我,她說我的文章結構很好,但說心底話,我看了也就看了,沒有多大的共鳴,我沒有那麼大的體會。

我問老師是不是我的文章沒有多大的起伏,她告訴我不是的,就是知道你寫的都是真的,但就是不能從你的文章中感覺又可以傳播傳播的地方,而且共鳴的地方很少,事實敘述比較多。

確實,老師說得對。我寫的這篇文章我內心的感受就是我把它寫出來就好了,只要寫出來就行了,其實我對國家的發展和變化沒有特別大的感觸,所以我真的很難寫出來,只好一個勁地在敘述我的一個成長過程,簡單乏味。

老師也說我,“你知道這個事情但不知道里面蘊含的情感”她還告訴我共鳴就是“

你要寫的讓別人感覺也是這麼回事,或是你寫的悲傷快樂也讓別人感到悲傷快樂”,你要讓讀者讀了你的文章感到真的是這麼一回事,也就是拓寬了讀者的視野,或是說你可以把讀者帶入你的世界,然後讀者可以跟著你或喜或悲,讓讀者內心有起伏,首先你要把自己一個真實的情感加入,這才是最重要的。”

聽了無戒老師說的,忽然感覺自己的文章好垃圾,但是我內心不準自己這麼說自己,我還在起步階段,這些都是十分常見的,你要坦然面對,一篇好的文章不就是這樣麼,哪能一下子就是很好的文章,都是邊寫邊修改的。

無戒老師的話讓我對自己的文章有點困惑,之後我在我的頭條號上看到讀者對我之前很隨意寫的文章表示了讚揚,而且他還說我的文章寫得好,並且他還說了我文章的之餘他自己對於運動的一些看法,我似乎有點明白了,我想我這篇文章是讓他有共鳴了,才會讓他說了那麼多。

原來,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你蹭了多少熱點,也不是你用了多少的技法,像我,就比較容易用小標題來把文章結構弄得清晰,更加不是你的文章語言有多麼的華麗,而是你的文章裡面有沒有你自己的情感,有你自己的真實的東西在。

因為只有這樣,你的文章才會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他們感同深受,讓他們有一些自己的啟發,有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忽然想到自己曾經對自己寫文章的想法“用自己的文章去啟迪他人”其實我當時對這句是沒有多大體會的,我完全受我表妹的影響,因為她本人特別喜歡畫畫,她告訴她的夢想就是通過畫畫來啟迪他人,我當時覺得牛逼極了,我也要有這樣一個想法,我想自己平時不是喜歡寫點文章麼,於是每次寫同學錄的時候,我都在別人的同學錄上寫“希望自己用文字來啟迪他人”現在看來,當時只是盲目地跟風,攀比,顯擺,根本不懂其中的含義。

用文字啟迪他們,我感覺現在才有了一點體會,就是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心再來影響其他的人,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嚮往或是激發他們的鬥志或是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必須的乾貨。

原來,好的文章如此的簡單,就是要讓讀者產生共鳴但卻有極其地不簡單,因為產生共鳴又是多麼難,它需要你有一顆同理心,有時候還需要那麼一點點稍縱即逝的靈感。

它可能看似平淡無奇,但卻潛移默化影響了他人的一些看法。

我想,這大概是我這麼多天寫文最大的感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