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4月6日,正午陽光又一高質量新劇《我是餘歡水》開播,很多人透過郭京飛飾演的餘歡水,看到了中年人一地雞毛的生活。

年輕的餘歡水輝煌過,有高薪、房子、美滿的家庭。現在的餘歡水太落魄,被徒弟騎在頭上,被鄰居擠兌,被領導、同事甚至妻子瞧不起。

他為什麼變成這樣,劇中並沒有給出答案。面對糟糕的現狀,他不思進取,而是默默忍受著職場中的打壓,逃避不堪的現實,用謊言維護自己脆弱的尊嚴,最終跌入職場和人生的低谷。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2019年,由黃磊、海清、沙溢、小陶虹主演的《小團圓》成為年度熱播劇。

劇中有一段劇情:黃磊飾演的方圓,勤勤懇懇工作二十年,卻在45歲的時候被裁。

方圓是公司元老級人物,也是中層領導。他工作認真、資歷深、學歷也高,他的公司因為經營不善需要進行併購,方圓代表公司去洽談並促成併購成功,可他並沒有等來升職的好消息,遞給他的,只有被裁員的通知。

失去工作的方圓不敢告訴家人,每天依然按時出門假裝上班,吃了幾個月老本後,他還是沒有找到工作……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餘歡水和方圓的情況,現實中比比皆是。

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工作累成狗,一看錢包不夠用。成年人的世界不僅有表面的光鮮,還有背後的疲憊和傷痕累累,以及不知道哪一句話會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僅如此,當打開招聘軟件時,見許多招聘信息上都寫著“35歲以下優先考慮”。35歲後的職場人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中年危機這個詞,讓越來越多年輕人陷入焦慮和迷茫中。

特別在工作幾年後,我們很容易進入職業發展的“高原現象”。

《人力資源管理》一書中,介紹了職業高原現象:


在職業中期,人們可能會面臨職業渠道的選擇越來越窄,發展機會越來越少的困境。此時期內,職業發展會出現明顯的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獲得進一步晉升的可能性也變得非常小。這一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弗朗斯提出。

人人都有可能進入職業高原,也可以稱之為瓶頸期。我們不知道這段時期是長還是短,就好像在迷霧中行走,不知道終點在哪裡。

長期處於職業高原中,我們的工作熱情會下降,對待工作也不如以前有信心。


一、職業高原的表現

(一)缺乏創新力,只會原地踏步

在籃球運動剛誕生的時候,因為這項運動起源於盛產桃子的美國馬薩諸塞州,當時的籃筐使用的是桃子筐。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人必須踩在梯子上才能將球從筐裡取出。取球時,比賽不得不暫停,很影響比賽的氣氛。

直到後來,一個小男孩不解地問:“為什麼不把籃筐的底板去掉?”所有人才如夢初醒,經過不斷地改良,籃球框最終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在職場中,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之一。進入職業高原後,因為工作的挑戰性變小,我們對工作內容已經很熟練了,剩下的只是重複操作,因而感到枯燥。

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創新力,讓我們變得墨守成規,不願意去承擔改變的風險。就好像把思維固化在桃子筐裡的人,只知道搬著梯子去取球,或是去製造取球的工具,卻不明白只需要改變思路,就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二)容易犯錯,並開始為自己找藉口

在剛進入職業高原的時候,因為有“爬坡期”的積累,我們會感覺工作狀態很舒適,從而鬆懈下來。

小凡是公司公認的踏實能幹的好員工,最近他卻覺得有些力不從心。記性變差不說,工作上還接二連三犯錯誤,感覺工作都變難了。領導找他談話,為了掩飾自己狀態不佳,讓領導對自己印象變差,小凡把責任推卸到新來的實習生身上。

沒有一項工作是一成不變的,犯錯其實是敲響警鐘,提醒我們要保持對工作的不斷探索,提高工作能力。如果我們的能力一成不變,實際是在倒退,犯錯和藉口會不斷打壓我們的自信,進而喪失突破的勇氣。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職業高原的表現之一:容易犯錯,並開始為自己找藉口


(三)適應力下降,感覺被時代拋棄

職業高原一般被視作人們在職業生涯的峰點,這個階段,穩定成了常態。

網絡上曾發起一個話題:90後的中年危機有多恐怖?引來800多萬人圍觀討論。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現在的我,對未知事物的第一反應是逃避而非好奇。當我想嘗試什麼的時候,下意識覺得肯定會失敗。”

適應力的下降,從對新事物的排斥開始。

處於職業高原的人,就像駕車熟練的老司機,難以從過去的成功和經驗中脫身,喜歡吃老本,害怕改變。但是新的機會並不會為我們的過去買單,而是為現在我們能創造的價值買單。

二、造成職業高原的原因是什麼?

(一)心理疲勞:工作越做越痛苦

在職場中,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普遍比老員工高。很多人在剛進入新工作時,都會有極大的熱情,但隨著時間推移,這把熱情之火漸漸熄滅,工作轉而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

心理學上,把這種狀態稱作職場心理疲勞,是指由腦力勞動繁重、神經系統緊張程度過高或長時間從事單調、厭煩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疲怠現象。

一家諮詢公司從高管、專業人員、體力勞動者中抽樣調查,發現有68.2%的人正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其中有58.5%的人身上,顯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

快節奏的工作、企業的多元化要求,容易讓我們處於“應激”狀態,保持高度緊張。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中,讓我們身心都變得對工作抗拒。

我們會變得心情煩躁、上班遲到次數增多、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等等,工作無法順利完成,職業發展也因此停滯不前。

需要警惕的是,即使我們是因為興趣而工作,也有可能遭遇“心理疲勞”。

一戶人家很煩惱,因為每天下午都會有一群小孩在他家門前玩耍,十分吵鬧。

某一天,小孩們又來了,男主人沒有罵他們,反而給他們糖吃,並說如果第二天他們還在他家門前玩,還會有好吃的糖果。

一週後,當小孩們習慣收到糖果時,男主人突然不再給糖果。小孩們氣憤地說:“你不給我們糖果,我們為什麼還要在你家門前玩!”

從此,困擾這戶人家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

最初小孩玩耍是因為興趣,目的是獲得開心,但隨著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玩耍的目的變成獲得糖果。一旦外界不再提供糖果,失去本心的小孩們也就沒有了玩耍的動力。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期處於“應激”狀態,讓我們身心都變得對工作抗拒。


(二)精力分散:做事成就感低,無法自我肯定

“我需要看這份文檔,中午前交給我。”

“會議室來客人了,泡壺茶,去接待一下。”

“甲方爸爸的郵件來了,需要我們趕緊回覆。”

“打印機怎麼卡住了?你電腦技術好,幫忙來看看吧。”

“訂飯吧,你中午準備吃什麼?”

這就是小秦工作日的日常,每天一坐下,各種信息和工作潮水般地向他湧來,他很少能專心做一件事,一再被打斷。等到下班前寫工作日報,他卻想不起來自己到底做了什麼有價值的事情。

用心不專短時間看不出對工作有什麼影響,但一直身處這樣的工作節奏,就好像建房子時砌一會兒磚,刷一會兒牆,房子何年何月能建造起來呢?

分心帶來低效,低效意味著成就感低。沒有持續的成就感肯定,會導致自我懷疑、否定自己的工作能力、拖延,進而讓我們變得沒有信心、情緒低落。


(三)規劃不到位:找不到未來的路

紀錄片《人生七年》中,節目組以7年為單位,跨越49年,跟蹤採訪了14位來自不同階層的英國孩子。

孩子約翰,他在7歲時就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規劃,併為之努力,一切都像他規劃的那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孩子尼爾,他從最初的自信滿滿,到成長受挫只能靠救濟金生活。

孩子尼克,他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他有強烈的“突破現狀”的願望,最終走進名校,成為教授,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部紀錄片展示了許多意義,其中一點——“規劃”是多麼重要。

人生需要規劃,職業也需要規劃。如果規劃不清晰、不到位,就會像尼爾一樣,一步步走入死衚衕,好在他最終調整了方向,重新規劃,成為一名地區議員。

奧美互動全球CEO布萊恩·費瑟斯通豪在《遠見》中提出:職業生涯一共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不斷改良、進化,並深深地影響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職業規劃就好比塑造一個品牌,為了讓品牌健康、持久地帶來利益,我們需要清晰的定位、長線的計劃以及遞進的目標。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我們需要清晰的定位、長線的計劃以及遞進的目標。


三、進入職業高原不用慌,用這三招調整好狀態,重新出發

(一)用有限的精力精準努力,提高個人價值

職場中有一群人,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能力卻不見有提升。

明明一直在努力,卻得不到回報,出現這樣的困擾,說明力氣沒有打對到點上。

如果去看他們的日常工作,會發現他們每天都忙碌於瑣碎的事情,大腦一直被雜事佔據,而沒有專注在應該努力的地方。

心理學家喬治·米勒指出:人的大腦最多同時處理5到9個信息,超出這個範圍,大腦出現錯誤的概率大大提高,這一理論被稱為米勒法則。

想在職場中越走越順,精準努力很重要。

在《精準努力》一書中,作者用一個金融公式來計算個人的價值:

PV=CF÷R

PV:個人的價值

CF:個人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R:折損率,即個人的信用度

舉個例子:

一個推銷員,他為公司談下500萬的訂單,這就是他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如果他愛佔客戶的便宜,原本公司可以讓利10萬元,他給客戶讓利5萬元,剩下的錢則進入自己的腰包;或者在對客戶介紹產品時誇誇其談,卻故意不講產品可能存在的瑕疵。

這些事情暴露後,他的個人信譽會遭到他人質疑,影響之後的合作。原本可以談下500萬訂單,最終只能談成100萬。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更應該聚焦在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絕對價值——創造現金流的能力的事情上,並保證自己的信用值,讓自己的“折損率”變低。

近幾年,一款桌面遊戲——現金流遊戲在國內風靡起來。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看到籠子裡的小老鼠為了奶酪飛快地跑,卻始終吃不到,不由得聯想到許多人無論多努力,也依舊在原地踏步。於是他發明了這款遊戲,來幫助人們思考和學習如何財務自由。

從遊戲的玩法上,我們得到一些實用建議,來幫助開篇提到的餘歡水改變現狀。

1 .關注自己的事業,讓目光變得長遠

在遊戲裡,羅伯特·清崎指出,一定要專注自己的事業。

那些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大現金流的企業,也是能讓我們快速跳出“為金錢工作,碌碌無為只求生存”困境的一個最佳途徑。

餘歡水想得到公司的認可,不僅要做出好業績,還要深入瞭解自己該如何給公司帶來的更多價值,瞭解所在的行業的運轉模式,學習新的知識。

把目光放得長遠,從努力成為一小塊領域的第一名開始做起,不斷靠近行業內知名的企業,讓自己站在更大的平臺,有創造更多現金流的可能。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大腦一直被雜事佔據,而沒有專注在應該努力的地方。

2.確定自己的目標,排除干擾

在遊戲過程中,羅伯特·清崎建議玩家反覆確定自己的目標。

這款遊戲是為了讓人們學會如何增加資產,最終實現財富自由。這意味著,玩家需要明白自己每做一件事的目的,學會分辨對他們不利的事情。

餘歡水既想要在公司有好業績,又想哄老婆兒子開心,結果惹怒了領導,害兒子淋雨,被老婆埋怨。

他失敗的原因,源自於什麼都想要。如果他獲得家人的理解,先專注工作,用業績來證明自己,這樣工作晉升加薪,也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我們要學會拒絕影響我們前進、分散我們精力的事情。同時,也要警惕自己安逸的現狀。

時常比較工資與自己的個人價值之間的差距,如果工資過高,要反問自己是否該學習了;如果個人價值更高,則要提升領導對自己的評價,或者跳槽。


3.提高信用度,接住別人遞來的橄欖枝

想成為遊戲贏家,羅伯特·清崎認為發展人際關係是必要的。

合作投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而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需要抬高門檻篩除無誠意、耍小聰明的人或項目。

餘歡水之所以被眾人討厭,正是因為他謊話連篇,還愛承諾做不到的事情。

想要獲得別人的信賴,促成合作,他必須交出誠信,多點真誠。也要勇於迎接挑戰,穩步提升自己,畏畏縮縮只會錯失良機。


專注在關鍵的事情上,把執行力用在刀刃上,才是職業發展中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二)從人脈的誤區中走出來,建立有效人脈

《小歡喜》中,方圓為了找工作,在人脈群裡發紅包,希望有朋友來幫幫自己。然而大家都只是默默領走紅包,有禮貌些的會說聲謝謝。都說花錢要一錢不落虛空,可方圓發出去的紅包就像丟出去的肉包子,有去無回,沒個聲響。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因為方圓相信“人脈,就是你認識多少人”。

這一觀點又稱之為“席爾法則”,由美國行為科學家F·席爾提出,他認為成功往往是以“你認識多少人”而不是以“你知道多少人”來衡量的。

可事實是:在你陷入危機的時候,躺在你名片夾中的人們,你認為的人脈,真的會伸出援手來幫助你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說明這條人脈是無效的。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那麼,方圓該如何搭建有效人脈呢?

1.首先,他要明白能維持的關係是有限的

英國人類學家鄧巴認為:圈子的數量增加,意味著社交負擔成倍地增加。150人,是我們可以保持社交關係的人數的最大值。

盲目的擴張人脈並無意義,對龐雜的人脈關係進行斷舍離是個好辦法。

尋找有效人脈之前,方圓應該先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微信好友和收到的名片,看到名字就能立即對應上號的人有多少?

將無效的人脈移出自己的人脈圈,保留下有效或希望它變得有效的人脈。優化社交結構,只用心維持有限的人際關係,再讓這些人脈生枝發芽。


2.其次,他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在《請停止無效社交》中提:能力是1,人脈是後面的0。只有先有了1,後面的0才能讓1的威力成倍增長,變為10。

微信群中有一類人,見人就加好友,也不管別人認不認識他/她,這樣“經營人脈”,又怎麼會受人歡迎呢?

只有和想結交的人站在同一層級,人們才會真正把目光停留在你身上。

別人推薦工作機會,實際是在使用自己的面子。方圓想要別人真的幫助自己,首先要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讓別人認為自己值得推薦,不會辜負他的面子。

3.最後,他要明確自己的社交需求,放長線“釣魚”

根據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和性格的不同,每個人的社交需求也不相同。記者和白領的社交需求不會一樣,商人的人脈網要比工程師的複雜。

方圓需要明確自己的社交需求,如果他的職業方向是律師,就要以此為中心,有針對性地搭建人脈。

日常的社交活動、節假日的問候和禮物、不費勁但增加好感度的幫忙……這些都是能拉近與他人關係的方法。

一旦決定與他人產生連接,就要學會放長線“釣魚”,注重平時的社交積累。老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付出,有索取,人情才能長久。

(三)培養彈性思維,跳出“越資深越侷限”的怪圈

日劇《重版出來》中,有一位年長的著名漫畫家,他的作品因畫風變化被書迷嘲笑過時,一度想要放棄。後來編輯幫他查出原因——原來漫畫家拒絕用電子設備繪畫,一直保留著純手繪的習慣,隨著駝背日漸嚴重,他繪圖的視角發生了改變,才造成畫風變化。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工作中的錯覺之一,就是認為經驗很重要。的確,積累的工作經驗可以幫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但同時,也會讓我們陷入“越資深越侷限”的怪圈。

《彈性》中提出,人類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分析性思維,是根據邏輯、例行,基於事實或理論推斷出其他的想法;一種是彈性思維,是自下而上的、跳躍的、多角度的思維模式。

本書的作者列納德·蒙洛迪諾認為,分析性推理在遇到新挑戰時會敗下陣來,而彈性思維可以將多元信息整理起來,跳出常規的思維框架,帶來更大的創造力,從中找到應對挑戰的新方法。

如何培養彈性思維?

1.空杯心態

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比如,學習開車的時候,教練往往喜歡帶新手而不是老手,新手就像一張白紙,能夠更好地吸收正確的知識。而老手在原先的經驗中,養成了一些錯誤的習慣,且很難糾正。

哪怕經驗豐富,也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新人去做事去思考,才能打破固有思維,主動接受不同的見解。


2.遠距離聯想

《山海經》中的珍奇異獸,源自古人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與想象。古人將不同生物身體的某個部分進行重組,然後得到一種新的生物。

創新是將不同的事物、概念或元素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並重新建構的過程。正是有這樣的拆解和組合,才形成了一部流傳千年的《山海經》。

遠距離聯想,可以讓我們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

小玉是新媒體編輯,她在做選題時常常腦中空白。她的師傅教給她一招:由一個吸引人的點,由近至遠地聯想,再從中尋找切入點。

例如小玉想寫直播紅人李佳琪。李佳琪最吸引人的點,就是他塗口紅塗出世界紀錄,塗出“口紅一哥”的稱號。

由近至遠聯想到:

  • 李佳琪的直播成長之路;
  • 直播行業的興起;
  • 傳統銷售行業為何不行了;
  • 同為直播達人,為什麼有人出名,有人默默無聞;
  • 國內外的直播有什麼區別。

多角度地發散思維,開闊思路。思維打開了,能收集到的素材也就多了,素材之間的關聯性也自然體現出來了,文章自然不愁寫不出來了。

3.留出獨處的時間審視自己,記錄下靈光一閃的時刻

很多知名企業家在接受採訪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要經常留出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

他們大多數人都起得很早,喬布斯年輕時每天凌晨4點起床,李彥宏常常5點就起床了。也有的人習慣在下班回家之前,坐在車裡安靜地待上十幾分鍾。

這段時間裡,他們會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審勢外界的聲音,然後調整自己的狀態,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當心沉靜下來時,我們的腦海中會冒出許多千奇百怪的念頭,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會有靈光一閃的時刻。

愛迪生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當他有靈感時,就會隨時在本子上記錄下來。當他的思路遇到瓶頸時,他就會翻看這些筆記本,從過去的自己身上尋找新的思路。

養成隨手記錄的習慣,對日後的工作大有裨益。

餘歡水的中年危機:如果你不進行調整和改變,危機永遠都沒有轉機

哪怕經驗豐富,也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新人去做事去思考。


四、總結

進入職業高原、遇到職場瓶頸、焦慮中年危機,這些並不可怕。用平常心去對待,告訴自己它們更像一個提醒,提醒我們能夠變得更好。

我們可以用三個方法調整狀態:

1.用有限的精力精準努力,提高個人價值;

2.從人脈的誤區中走出來,建立有效人脈;

3.培養彈性思維,跳出“越資深越侷限”的怪圈。

有人說,中年以前的人生是加法,充滿希望,中年以後的人生是減法,不斷沉澱。調整並做出改變,才能跨出職業高原,發現未來還有高峰等待我們攀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