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如果沒炸死,對東北人來說是福還是禍?

我有我的領域


張作霖被炸死的時候,是從北京返回奉天,此時的他時北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代表的可是中國政府的最高統治者,由於張作霖的在位,也導致了日本人很多不平等的條約無法得逞。所以日本人非常恨張作霖,在恨張作霖的同時,又忌憚張作霖,因為東北軍當時有三十萬,裝備也很先進。

日本人不但想與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還一直想讓東三省獨立,成為一個親日的傀儡國,從而逐漸吞噬東三省。

因為日本狹小的國土和貧瘠的資源,已難以與日本蒸蒸日上的國力所匹配。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把目標盯上了中國,於是東三省就成為了日本想在中國擴張的跳板。

日本做夢都想獨吞東北,而張作霖也明白,但是張作霖只要在一天,日本人的想法就無法得逞。但有張作霖壓著,日本人沒有得逞。

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深受中國古代文化影響的日本人,也想著“上兵伐謀”,用策略扶植一個傀儡政權,從而合理的吞下東三省。

於是,1926年日本人修建五條滿洲鐵路,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控制東北,張作霖明知日本陰謀不敢聲張而只能拖延,原因正是因為他是靠日本發家的軍閥,他的底細日本一清二楚。

後來日本公使芳澤為修建鐵路一事曾對張作霖說:“我大日本皇軍既然能把你抬起來,也能把你壓下去。”其次,張作霖只給日本人空頭支票,讓日本人感覺他實在不易控制,因此要除掉他。

他們之所以按捺不住了,是因為張學良掐斷了他們的念想:1928年年底,東北易幟,服從蔣介石的南京政府,中國實現了名義上的統一。

而在東北的日本勢力,是關東軍說了算。所以,張作霖之死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在當時的形勢下,他要麼選擇做日本人的傀儡——以張大帥的個性,這是不可能的;要麼就是繼續與日本人周旋。

但關東軍已經迫不及待了,不會再與他浪費時間。

個人認為,如果不是關東軍炸死了張作霖,也是日本人也會找藉口與東北軍開戰。以張作霖的性格必然會讓東北軍誓死抵抗,東北軍戰鬥力雖不如日本人,但是張作霖會給日本人制造更多的麻煩,不會讓他們輕易得手的。

最後東三省仍然是日本人的地盤,但是這樣會提前激起全國人民抗日的熱情,給日本人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張作霖如果不死,那隻會是東三省的淪陷過程不同,但結果可能是一樣的。如果張作霖沒有被日本人炸死,不會有九一八事變,如果沒有被炸死,取消日本在東北的特權,如果沒有被炸死,中國的歷史可能會很大的變化。

所以無論張作霖是否被炸死,那東北人都會飽受戰爭的摧殘,對於東北同胞來說都是不幸的。


歷史文武君


東北王張作霖,如果在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中沒有被炸死,那麼東北的境況會如何發展?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好是先看看張作霖被炸死之後所發生的事情。


張作霖被炸死之後,主要發生了以下大事:

一、1928年,張學良繼任,宣佈東北易幟,助南京政府的蔣氏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

二、1929年,張學良除掉了楊宇霆、常蔭槐兩大核心干將。

三、1929年,張學良在蔣氏支持下,試圖廢除不平等條約,準備收回蘇俄控制下的中東鐵路,取消蘇俄在東北的特權。結果,蘇軍入境,張學良完敗,重新簽訂了協約,一切回到原點。整個過程,蔣氏食言,並未給東北軍任何援助。

四、1930年,中原大戰,東北軍加入了蔣氏陣營,擊敗了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聯軍,戰後肢解了馮玉祥的西北軍。此後,蔣氏對各地軍閥的統治力增強,東北軍勢力也大增。

五、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和蔣氏聯合制定了“不抵抗”政策,40萬東北軍退入關內。此舉直接導致東北全境最後落入日軍控制。

六、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東北數千萬民眾開始遭受日本長達14年之久的殘酷統治,東北的無數資源被掠奪。

“九一八”到現在都是國恥日,每一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鳴笛,警示國人勿忘國恥。


如果東北王張作霖沒有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那麼張作霖還會跟日本進行“親密無間”的合作麼?即使是普通人,恐怕也會開始痛恨和強力防範日本人了吧,更不要說張作霖了。東北軍即使和日本關東軍沒有一戰,恐怕雙方也會開始劍拔弩張了。這種情況下,張作霖還可以充分利用國際輿論,形成對東北軍的有利形勢。

張作霖在退出京津,返回奉天之前,就已經通電,希望南北和議。張作霖之所以還抱有南北對峙,權力平分的希望,就是因為他覺得背後還有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可是,在皇姑屯事件發生之後,張作霖應該會更加務實,很可能在張學良等人的勸說之下,同樣做出東北易幟之舉。

只是,不管東北是否易幟,張作霖受蔣氏的影響肯定不會像張學良那麼大,東北會保持較大的獨立性。

同時,張作霖繼續掌控東北,楊宇霆、常蔭槐等奉軍舊將也就不用死了。這種情況下,東北在外交,以及軍事、經濟上,相比張學良主政,會有更好的主動權和優勢。楊宇霆“小諸葛”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他在外交上,跟張作霖一唱一和,絕對可以把日本繼續耍得團團轉。


張作霖繼續主政的情況下,一定會利用蘇、日之間在東北利益的衝突,尋求中、蘇、日三方力量的平衡。特別是經歷過皇姑屯事件之後,張作霖很可能會疏遠日本,而傾向於蘇聯。嗯,這個麼,哈哈,當時誰跟蘇聯關係最好,不用說了吧。說不定,東北就赤化了。如此一來,張作霖現代的形象,恐怕還要光輝高大出一大截。

等到中原大戰爆發之時,張作霖最大的利益,自然還是支持蔣氏,這樣子至少可以換一個副總統、副總司令的職務。張學良都能判斷出來的事情,老帥張作霖自然也不會含糊。

東北軍的實力通過中原大戰,進一步得到加強。同時,張作霖在東北實行三方平衡術,也可以確保東北的暫時穩定。也許,張作霖還會出賣一些利益給蘇、日雙方,但是,肯定不會比東北全境都被日本關東軍佔領損失大。

這時候,關東軍很可能會無限期的推遲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時間。日本此時在東北通過鐵路,以及對礦產等資源的掠奪,會取得一定利益。但是,跟東北全境丟失,包括東北最大的兵工廠全部都落入日軍手中而言,恐怕這時候日本取得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更何況,當時張作霖還在大力建設自己的交通系統,鼓勵國人自己在東北開礦、經商,跟日本競爭當地的利益。


張作霖如果在皇姑屯事件中沒有被炸死,東北的境況肯定會好於張學良主政下的情況,至少東北不會那麼快就落入日本關東軍之手。這時候,東北人民至少還有自己的軍隊東北軍可以依靠,腰板至少要比關東軍統治的情況下,要直一點吧。

所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沒有被炸死,對於東北人民而言,肯定是福。東北人民至少可以多過幾年幸福時光,直到40萬東北軍與關東軍一決雌雄。這時候,對中原以及南方的人民也有益,東北軍奮力一搏,至少也可以遲滯日軍的進攻步伐。


奕天讀歷史


大禍。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張作霖可以從一個小響馬到執掌東北的一代東北王,靠的不僅僅是他個人能力和運籌帷幄,更多的還有來自於日本勢力的扶持。在他把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吞併獨掌奉天大權後就開始和日本人靠攏尋求發展,當上東三省檢閱使後更是野心勃勃想要實際控制東北。五四運動後日本製造寬城子事件趕走了孟恩遠,張作霖不戰而勝奪取了吉林的政權,進而控制黑龍江,成為東北三省的實際當家人。

這其中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日本人扶持張作霖,張作霖讓日本人在東北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鐵路,就在張作霖完全控制東北的同年,經安奉鐵路到朝鮮半島向日本輸送物資,大米4344噸,木材522480噸,豆油47276噸,石油1611噸。1906年日本在大連設立滿鐵公司,侵佔東北鐵路及沿線地區,1919年在遼東半島設立關東廳,負責東北日本勢力範圍內的軍政事務,而且滿鐵、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已經特務警察都是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發展最為迅速。而且張作霖命喪皇姑屯,更是側面反映出日本在東北的滲透。日本覬覦東北數十載,一個東北三省的實際掌權人,猶豫三天後秘密返回奉天,都逃不過日本關東軍的謀殺。可以想象當年的東北被滲透成什麼樣子。

而所謂的張作霖忽悠日本人被他利用,基本上都是無稽之談。諸如這種坐擁東北想要虎嘯天下的軍閥,和覬覦東北已久的日本內閣,身邊智囊無數,有的只是利益均衡,不可能會存在誰被誰耍的團團轉這一說。

張作霖是一介武夫,更是一介軍閥,禍亂天下的主兒。我們從皇姑屯事件之前就可看出一二。

首先說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想要入主中原結果被吳秀才打得丟盔棄甲,倘若不是張學良和郭松齡在山海關一帶的大勝,張作霖想要順利返回奉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這場戰爭之後,張作霖宣佈東北自治。

再說第二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大勝,權力煊赫一時,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的結束後東北高階將領郭松齡倒戈反奉。而造成郭松齡倒戈反奉的直接原因是,郭松齡去日本考察意外得知張作霖打算購買軍火,繼續和南方軍開內戰。郭松齡畢竟是跟隨過孫中山的人,內心的清明理想孰難和一介軍閥一起共事,再加上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郭松齡功高未賞心存怨恨,因此郭松齡聯合李景林、馮玉祥開始倒戈反奉。

郭松齡手裡的八萬奉軍,是整個奉系最為精銳的軍隊,張作霖看起來兵多將廣,可依舊被一個郭松齡打得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求靠日本關東軍,以簽訂喪權東北主權的密約,將郭松齡的倒戈平息。可這件事對於張作霖以及他在東北的統治動搖很大,一來是張作霖在關東軍那裡留有話柄,張作霖賴掉被關東軍認為張作霖太過跋扈,為以後命喪皇姑屯留下伏筆。而來郭松齡的倒戈,令張學良的一干親信,他以後想要為之重用的陸大派損失慘重,更令張學良在奉系內部的聲望盡失,為以後張學良倉促即位,根基不穩埋下伏筆。

二次直奉戰爭,可以說是顯露出張作霖的勃勃野心。進,逐鹿中原取天下,退,東北自治。而就在皇姑屯事變之前,張作霖被蔣、馮、閻、李等人組成的北伐軍,奉軍節節敗退全面潰敗。所以千萬不要吹噓奉軍戰力有多強了,連南方革命軍一幫學生兵都打不過。

說完兩次直奉戰爭,我們再說張作霖後期所倚重的楊宇霆。

楊宇霆,張作霖的股肱之臣,郭松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可張郭二人,卻又勢同水火。張作霖死後,楊宇霆堅決反對張學良的東北易幟,不僅不參加東北易幟的合影留念,楊常二人更是拒絕在自家公館懸掛青天白日旗。楊宇霆和日本人的關係一向很好,而且楊宇霆當時的想法就是東北自治,在東北建立獨立王國。倍受張作霖倚重的楊宇霆是這個政治理念,那麼張作霖也必然也是相同的政治理念。

而且,就在張作霖死前半個月,張作霖與日方簽署了延海、洮索兩條路的合同,又由趙鎮以代理簽訂了敦圖、長大兩套路的合同,最後一條吉五線,由張作相簽約,張作相拒絕,張作霖便以這個藉口對日軍說:“吉五線留到罷免張作相後再籤”。

就算張作霖可以順利返回奉天,面對南方北伐軍的壓力,還有來自日本內閣的脅迫,張作霖該怎麼選擇,就算張作霖知道滿蒙新五路協約太過賣國,但是在當時的緊急局面下,張作霖最後也不得不妥協,因為日方曾說若你不合作,那日軍就會幫助你的敵人,也就是蔣介石的軍隊,以此來要挾張作霖,對此張作霖不得不選擇屈服。

而張作霖,武夫當國禍亂天下的主,怎麼可能如同張學良一樣可以東北易幟,實現南北共和。相反,他也一定會再去積蓄力量和北伐軍一戰,又或者媾和日本玩自立成立獨立王國拒絕東北易幟。可這兩種結果,無論哪一種,都是非常嚴重的後果。

倘若,奉軍和國民軍之間再開內戰,那這一場內戰可能是北伐中最為慘烈的一戰,就算北伐軍可以勝利,那也會將大量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內戰之中。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內閣會扶持張作霖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利益,還有就是讓中國陷入內耗之中。

倘若,張作霖媾和日本玩自立又或者拒絕東北易幟,那缺少了法理上歸屬中國的東北,無疑是更加嚴重的後果。在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期,世界上都以國際法和國際公理為主要維繫的世界格局,在裁判國際爭端時,以條約均衡體系為一個原理。沒有東北改旗易幟,法理上就不存在東北屬於中國的邏輯原理。在那個時候沒有足夠勢力佔領東北,倘若法理上再不能擁有東北,那國際上就不會有人承認東北是你的領土。這個後果無疑是更為嚴重的。

而張作霖死在皇姑屯,張學良倉促即位,立即宣佈東北易幟,同年年底通電全國,不僅消弭了一場內戰,更令東北在形式上法理上歸屬中國。日軍曾要求東北履行張作霖和日方簽訂的條約,張學良卻以所有文件均在皇姑毀盡為理由拒絕履行,東北易幟後,更是以鐵路問題東北無權過問,將此事踢給了南京政府。這個喪權辱國的合約,因為張作霖的死,變成了一紙空談。而張作霖,也因此成為了拒絕和日本人合作,最後慘死日軍之手的愛國軍閥,譽滿天下。

僅憑東北易幟,張漢卿就足以但得起民族英雄這四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