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如果没炸死,对东北人来说是福还是祸?

我有我的领域


张作霖被炸死的时候,是从北京返回奉天,此时的他时北洋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代表的可是中国政府的最高统治者,由于张作霖的在位,也导致了日本人很多不平等的条约无法得逞。所以日本人非常恨张作霖,在恨张作霖的同时,又忌惮张作霖,因为东北军当时有三十万,装备也很先进。

日本人不但想与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还一直想让东三省独立,成为一个亲日的傀儡国,从而逐渐吞噬东三省。

因为日本狭小的国土和贫瘠的资源,已难以与日本蒸蒸日上的国力所匹配。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把目标盯上了中国,于是东三省就成为了日本想在中国扩张的跳板。

日本做梦都想独吞东北,而张作霖也明白,但是张作霖只要在一天,日本人的想法就无法得逞。但有张作霖压着,日本人没有得逞。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人,也想着“上兵伐谋”,用策略扶植一个傀儡政权,从而合理的吞下东三省。

于是,1926年日本人修建五条满洲铁路,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控制东北,张作霖明知日本阴谋不敢声张而只能拖延,原因正是因为他是靠日本发家的军阀,他的底细日本一清二楚。

后来日本公使芳泽为修建铁路一事曾对张作霖说:“我大日本皇军既然能把你抬起来,也能把你压下去。”其次,张作霖只给日本人空头支票,让日本人感觉他实在不易控制,因此要除掉他。

他们之所以按捺不住了,是因为张学良掐断了他们的念想:1928年年底,东北易帜,服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而在东北的日本势力,是关东军说了算。所以,张作霖之死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在当时的形势下,他要么选择做日本人的傀儡——以张大帅的个性,这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继续与日本人周旋。

但关东军已经迫不及待了,不会再与他浪费时间。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关东军炸死了张作霖,也是日本人也会找借口与东北军开战。以张作霖的性格必然会让东北军誓死抵抗,东北军战斗力虽不如日本人,但是张作霖会给日本人制造更多的麻烦,不会让他们轻易得手的。

最后东三省仍然是日本人的地盘,但是这样会提前激起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给日本人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张作霖如果不死,那只会是东三省的沦陷过程不同,但结果可能是一样的。如果张作霖没有被日本人炸死,不会有九一八事变,如果没有被炸死,取消日本在东北的特权,如果没有被炸死,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很大的变化。

所以无论张作霖是否被炸死,那东北人都会饱受战争的摧残,对于东北同胞来说都是不幸的。


历史文武君


东北王张作霖,如果在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中没有被炸死,那么东北的境况会如何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是先看看张作霖被炸死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张作霖被炸死之后,主要发生了以下大事:

一、1928年,张学良继任,宣布东北易帜,助南京政府的蒋氏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

二、1929年,张学良除掉了杨宇霆、常荫槐两大核心干将。

三、1929年,张学良在蒋氏支持下,试图废除不平等条约,准备收回苏俄控制下的中东铁路,取消苏俄在东北的特权。结果,苏军入境,张学良完败,重新签订了协约,一切回到原点。整个过程,蒋氏食言,并未给东北军任何援助。

四、1930年,中原大战,东北军加入了蒋氏阵营,击败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军,战后肢解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此后,蒋氏对各地军阀的统治力增强,东北军势力也大增。

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和蒋氏联合制定了“不抵抗”政策,40万东北军退入关内。此举直接导致东北全境最后落入日军控制。

六、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东北的无数资源被掠夺。

“九一八”到现在都是国耻日,每一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鸣笛,警示国人勿忘国耻。


如果东北王张作霖没有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那么张作霖还会跟日本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么?即使是普通人,恐怕也会开始痛恨和强力防范日本人了吧,更不要说张作霖了。东北军即使和日本关东军没有一战,恐怕双方也会开始剑拔弩张了。这种情况下,张作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舆论,形成对东北军的有利形势。

张作霖在退出京津,返回奉天之前,就已经通电,希望南北和议。张作霖之所以还抱有南北对峙,权力平分的希望,就是因为他觉得背后还有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可是,在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张作霖应该会更加务实,很可能在张学良等人的劝说之下,同样做出东北易帜之举。

只是,不管东北是否易帜,张作霖受蒋氏的影响肯定不会像张学良那么大,东北会保持较大的独立性。

同时,张作霖继续掌控东北,杨宇霆、常荫槐等奉军旧将也就不用死了。这种情况下,东北在外交,以及军事、经济上,相比张学良主政,会有更好的主动权和优势。杨宇霆“小诸葛”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在外交上,跟张作霖一唱一和,绝对可以把日本继续耍得团团转。


张作霖继续主政的情况下,一定会利用苏、日之间在东北利益的冲突,寻求中、苏、日三方力量的平衡。特别是经历过皇姑屯事件之后,张作霖很可能会疏远日本,而倾向于苏联。嗯,这个么,哈哈,当时谁跟苏联关系最好,不用说了吧。说不定,东北就赤化了。如此一来,张作霖现代的形象,恐怕还要光辉高大出一大截。

等到中原大战爆发之时,张作霖最大的利益,自然还是支持蒋氏,这样子至少可以换一个副总统、副总司令的职务。张学良都能判断出来的事情,老帅张作霖自然也不会含糊。

东北军的实力通过中原大战,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张作霖在东北实行三方平衡术,也可以确保东北的暂时稳定。也许,张作霖还会出卖一些利益给苏、日双方,但是,肯定不会比东北全境都被日本关东军占领损失大。

这时候,关东军很可能会无限期的推迟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时间。日本此时在东北通过铁路,以及对矿产等资源的掠夺,会取得一定利益。但是,跟东北全境丢失,包括东北最大的兵工厂全部都落入日军手中而言,恐怕这时候日本取得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当时张作霖还在大力建设自己的交通系统,鼓励国人自己在东北开矿、经商,跟日本竞争当地的利益。


张作霖如果在皇姑屯事件中没有被炸死,东北的境况肯定会好于张学良主政下的情况,至少东北不会那么快就落入日本关东军之手。这时候,东北人民至少还有自己的军队东北军可以依靠,腰板至少要比关东军统治的情况下,要直一点吧。

所以,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没有被炸死,对于东北人民而言,肯定是福。东北人民至少可以多过几年幸福时光,直到40万东北军与关东军一决雌雄。这时候,对中原以及南方的人民也有益,东北军奋力一搏,至少也可以迟滞日军的进攻步伐。


奕天读历史


大祸。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张作霖可以从一个小响马到执掌东北的一代东北王,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能力和运筹帷幄,更多的还有来自于日本势力的扶持。在他把冯德麟的二十八师吞并独掌奉天大权后就开始和日本人靠拢寻求发展,当上东三省检阅使后更是野心勃勃想要实际控制东北。五四运动后日本制造宽城子事件赶走了孟恩远,张作霖不战而胜夺取了吉林的政权,进而控制黑龙江,成为东北三省的实际当家人。

这其中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日本人扶持张作霖,张作霖让日本人在东北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就在张作霖完全控制东北的同年,经安奉铁路到朝鲜半岛向日本输送物资,大米4344吨,木材522480吨,豆油47276吨,石油1611吨。1906年日本在大连设立满铁公司,侵占东北铁路及沿线地区,1919年在辽东半岛设立关东厅,负责东北日本势力范围内的军政事务,而且满铁、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已经特务警察都是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发展最为迅速。而且张作霖命丧皇姑屯,更是侧面反映出日本在东北的渗透。日本觊觎东北数十载,一个东北三省的实际掌权人,犹豫三天后秘密返回奉天,都逃不过日本关东军的谋杀。可以想象当年的东北被渗透成什么样子。

而所谓的张作霖忽悠日本人被他利用,基本上都是无稽之谈。诸如这种坐拥东北想要虎啸天下的军阀,和觊觎东北已久的日本内阁,身边智囊无数,有的只是利益均衡,不可能会存在谁被谁耍的团团转这一说。

张作霖是一介武夫,更是一介军阀,祸乱天下的主儿。我们从皇姑屯事件之前就可看出一二。

首先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想要入主中原结果被吴秀才打得丢盔弃甲,倘若不是张学良和郭松龄在山海关一带的大胜,张作霖想要顺利返回奉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这场战争之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

再说第二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大胜,权力煊赫一时,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结束后东北高阶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奉。而造成郭松龄倒戈反奉的直接原因是,郭松龄去日本考察意外得知张作霖打算购买军火,继续和南方军开内战。郭松龄毕竟是跟随过孙中山的人,内心的清明理想孰难和一介军阀一起共事,再加上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郭松龄功高未赏心存怨恨,因此郭松龄联合李景林、冯玉祥开始倒戈反奉。

郭松龄手里的八万奉军,是整个奉系最为精锐的军队,张作霖看起来兵多将广,可依旧被一个郭松龄打得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求靠日本关东军,以签订丧权东北主权的密约,将郭松龄的倒戈平息。可这件事对于张作霖以及他在东北的统治动摇很大,一来是张作霖在关东军那里留有话柄,张作霖赖掉被关东军认为张作霖太过跋扈,为以后命丧皇姑屯留下伏笔。而来郭松龄的倒戈,令张学良的一干亲信,他以后想要为之重用的陆大派损失惨重,更令张学良在奉系内部的声望尽失,为以后张学良仓促即位,根基不稳埋下伏笔。

二次直奉战争,可以说是显露出张作霖的勃勃野心。进,逐鹿中原取天下,退,东北自治。而就在皇姑屯事变之前,张作霖被蒋、冯、阎、李等人组成的北伐军,奉军节节败退全面溃败。所以千万不要吹嘘奉军战力有多强了,连南方革命军一帮学生兵都打不过。

说完两次直奉战争,我们再说张作霖后期所倚重的杨宇霆。

杨宇霆,张作霖的股肱之臣,郭松龄,和张学良亦师亦友。可张郭二人,却又势同水火。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坚决反对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不仅不参加东北易帜的合影留念,杨常二人更是拒绝在自家公馆悬挂青天白日旗。杨宇霆和日本人的关系一向很好,而且杨宇霆当时的想法就是东北自治,在东北建立独立王国。倍受张作霖倚重的杨宇霆是这个政治理念,那么张作霖也必然也是相同的政治理念。

而且,就在张作霖死前半个月,张作霖与日方签署了延海、洮索两条路的合同,又由赵镇以代理签订了敦图、长大两套路的合同,最后一条吉五线,由张作相签约,张作相拒绝,张作霖便以这个借口对日军说:“吉五线留到罢免张作相后再签”。

就算张作霖可以顺利返回奉天,面对南方北伐军的压力,还有来自日本内阁的胁迫,张作霖该怎么选择,就算张作霖知道满蒙新五路协约太过卖国,但是在当时的紧急局面下,张作霖最后也不得不妥协,因为日方曾说若你不合作,那日军就会帮助你的敌人,也就是蒋介石的军队,以此来要挟张作霖,对此张作霖不得不选择屈服。

而张作霖,武夫当国祸乱天下的主,怎么可能如同张学良一样可以东北易帜,实现南北共和。相反,他也一定会再去积蓄力量和北伐军一战,又或者媾和日本玩自立成立独立王国拒绝东北易帜。可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倘若,奉军和国民军之间再开内战,那这一场内战可能是北伐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就算北伐军可以胜利,那也会将大量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内战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内阁会扶持张作霖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还有就是让中国陷入内耗之中。

倘若,张作霖媾和日本玩自立又或者拒绝东北易帜,那缺少了法理上归属中国的东北,无疑是更加严重的后果。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世界上都以国际法和国际公理为主要维系的世界格局,在裁判国际争端时,以条约均衡体系为一个原理。没有东北改旗易帜,法理上就不存在东北属于中国的逻辑原理。在那个时候没有足够势力占领东北,倘若法理上再不能拥有东北,那国际上就不会有人承认东北是你的领土。这个后果无疑是更为严重的。

而张作霖死在皇姑屯,张学良仓促即位,立即宣布东北易帜,同年年底通电全国,不仅消弭了一场内战,更令东北在形式上法理上归属中国。日军曾要求东北履行张作霖和日方签订的条约,张学良却以所有文件均在皇姑毁尽为理由拒绝履行,东北易帜后,更是以铁路问题东北无权过问,将此事踢给了南京政府。这个丧权辱国的合约,因为张作霖的死,变成了一纸空谈。而张作霖,也因此成为了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最后惨死日军之手的爱国军阀,誉满天下。

仅凭东北易帜,张汉卿就足以但得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