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下挖出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終於回家

1943年到1944年之間,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雲南一共殲敵3萬餘人,用熱血守衛著我國唯一對外的“滇緬公路”,藉此擊破了日軍圍困我國的陰謀。為了收復屬於我國的滇西失地,10萬遠征軍中,光是犧牲的戰士人數,就多達6.7萬。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遠征軍,很多都被永遠地留在緬甸和雲南,但更多的烈士,甚至連遺骸都找不到。曾經,雲南省施甸縣的某處垃圾堆下,挖出了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他們終於回家了!

垃圾堆下挖出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終於回家

2017年7月,在雲南省施甸縣中,挖出了很多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汽油桶。按說發現汽油桶,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但在烏木村的垃圾堆下,人們竟然發現了兩個連在一起的汽油桶,當相關人員清理完周邊的垃圾,將汽油桶挖出打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落淚了!因為這兩個連接在一起的汽油桶,居然是一副簡易的棺材,而裡面裝著的遺骸,正是當年遠征軍裡犧牲的戰士。

垃圾堆下挖出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終於回家

抗戰時期,雲南的施甸縣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當時的10萬遠征軍,就駐紮在此地,與日軍對峙了長達兩年的時間。滇西大反攻後,遠征軍以6萬多戰士的犧牲,從日軍手裡,奪回了芒市、畹町、騰衝等地,在滇西戰場上,取得了絕對的勝利。當時那些在前線受傷的遠征軍戰士,都需經怒江送到施甸縣的醫院進行治療。

垃圾堆下挖出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終於回家

由於路途艱險,很多傷員在運送途中,就因傷勢過重在路上去世了,為此,運輸傷員的隊伍,不得已只能就地將這些傷員草草掩埋。有些傷員即便能夠送到醫院,很多也都因為藥物資源有限,難以得到治療,被送往到附近的村民家中安置,生死由天。這也導致了近代時期,施甸縣的村民在種地和修建房屋時,經常從地下發掘出屍骨。這些屍骸,無疑都是當年犧牲在戰場上的遠征軍戰士們。

垃圾堆下挖出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終於回家

隨後,專家整理完汽油桶裡烈士們的遺骨後,對他們的牙齒進行了檢測分析。由於這兩具遺骸的牙齒很尖,磨合的痕跡也不嚴重,因此專家判斷這些烈士的平均年齡,應該還不到20歲。之後專家們將這兩具遺骸整理後收放在了施甸縣遠征軍抗戰的舊址中,併為他們修建了烈士陵園。

垃圾堆下挖出烈士墓,兩個汽油桶拼出一棺材,時隔70多年終於回家

時隔70多年,他們終於回家了!雖然我們無從知曉,這兩位戰士的名字,但我們知道,他們都是當年的抗戰英雄,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向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