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参加高考,16岁读博士的神童

10岁参加高考,16岁读博士的神童

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盘山县。父亲张会祥为他取名“炘炀”,意思就是温度高、火热。名字中的几个字颇为生僻,现在各种报道中,张炘炀也以讹传讹有了三个版本的名字:张炘炀、张炀、张新炀。不过,无一例外,名字中的字都有个“火”旁,也许这和当时出生时候的天气有关。不过,老张应该没有想到,现在的小炘炀会这么火。

不断跳级

孩子渐渐大了,张会祥也渐渐发现,儿子够聪明:两岁半时,就曾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令家人大为吃惊。

2000年秋,张会祥联系熟人,将刚满六岁的孩子送进小学。只用了一个月,

张炘炀就转升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读了一个月,三年级用了四个月,随后张炘炀跳过四年级,直接读五年级,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一年后,炘炀进入初中。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张炘炀只用了两年。

还好,“初中”对于张炘炀来说还算平稳,初一初二都好好念了。直到初三下学期,老师开始向张会祥反映,炘炀不能好好听课。

既然这样,张会祥便把孩子带回了家。等到新学期开学,在家自学半年、算是“初中毕业”的张炘炀便直接跳级到盘山县高中,直接读高三。

高考成功

到了2005年高考的时节,这个还没有身份证、靠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报上名的超低龄考生,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走上了高考这座独木桥。 高考刚刚结束,张炘炀就很有把握地对父亲说,考得一般,比模拟考的时候好点,上个二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果然,分数出来,505分,比辽宁的二本分数线高了近五十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而此时,按照一般的入学规律,和张炘炀同龄的孩子还在过着小学四年级的暑假。

孩童心态

尽管已经成为众人啧啧称奇的公众人物,张炘炀的心态,却仍只是个十一岁孩子。他最喜欢会打呼噜的小熊玩具,爱看电视里正在热播的《蓝猫淘气三千问》,长大了想当大学教授,认为天津和北京是全中国最好的地方,而自己即将在天津度过的大学生活应该会很清闲,和记者通电话的时候,一开始还会回答上几个问题,后来会憋不住地直说:“我去玩了,再见。”

张炘炀也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从七岁开始,炘炀拒绝吃肉,按他的话说,“吃肉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杀生”。

在和陌生人面对面的时候,张炘炀还会表现出几分成熟,而真要混熟了,他完全就是一个孩子的样子,甚至还会爬到你的脖子上撒娇。

张会祥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我儿子,是个有几分成熟的孩子。”他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情。高考前两个月,他对张炘炀说:“高考前最后一个月我们就不要看电视了,也冲刺一下。”一开始,儿子还不愿意,这不是不能看动画片了吗?不过,父亲说了一段时间,到了高考前一个月,张炘炀主动说不看电视了。

性格倔强

至于性格,对于刚刚十一岁的张炘炀来说,也许还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倔。这也是渐渐开始长大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的特点。高考中,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只做为参考分数,老师和家里一开始和炘炀商量,不要做听力,把时间空出来做后面的。

张炘炀先不同意,做了很长的思想工作才做通,答应不做听力了。考试的时候,他果然干脆不答听力题,不过也没有涂答题卡,连去“蒙”几分的想法都没有:“不做听力就是想省时间来做后面的,可儿子最后却提前二十分钟交卷,听力省下的时间他给提前交了。”说到这里,张会祥哈哈大笑,“孩子还是小,所以我大学还是要陪读的。”

大人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张炘炀在一边的床上,听一会,抱一会小熊,翻几个跟头。

爱生活 “网络达人”喜欢阿森纳

“虽然没有父亲的陪伴,但我有了一群网友的陪伴。”研究生期间,自由的生活让张炘炀迅速成为“网络达人”,他经常在百度贴吧、天涯论坛上发帖,拥有人人网账号,腾讯、新浪两个微博。“我2009年在人人网注册,两年内就发展到17级。很多在真实社会隐藏起来的面孔和真相都在网络中曝了光,网络生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谈起百度贴吧,不得不提的是在“张炘炀吧”中,有一个ID为“张炘炀”的人发表的帖子:“偶是张炘炀!你们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呢?10年后,偶活出个天地给你们看!”张炘炀澄清,这个ID并不是他,他知道有这个贴吧,但却从来没有在这里发过帖。张炘炀现在经常阅览的贴吧是周立波吧、上海吧等,也用“沈阳造币厂”的网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文史和社会问题都很有兴趣的他,常常与论坛上的网友针锋相对展开辩驳,还曾经被百度封过账号。记者问他,对于一些社会、文化问题,网络上的辩论是否有价值、能否改变什么时,张炘炀沉思后表示,有总比没有好,有声音总比没有声音好。

现在已经1米78的张炘炀褪去了孩童时的稚气,已经是一个男子汉,谈吐学识也更像一个大人。张炘炀说自己有点“东北人情结”,在外生活6年的他依旧操着“东北普通话”。他说有一次看到有网友说“东北二人转就是两个人在舞台上转”,正喝着水的他彻底“笑喷”。喜欢运动的他在研究生期间参加过台球协会、羽毛球协会,还和同学一起玩过几次高尔夫。他最喜欢看的比赛是英格兰超级联赛,最喜欢的队伍是英超豪门阿森纳。

谈恋爱 不知哪种女生适合自己

张炘炀当年儿时的玩伴大多今年升入大学,正是情窦初开的年华。进入“青春期”的张炘炀是否会有这样的冲动?张炘炀坦率地表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这个年龄了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据了解,张炘炀读本科、硕士时期的同学们,有的已经结婚成家。16岁的他是否也开始懵懂地期盼恋爱?张炘炀说,到北航后,只要缘分有,不排除谈一场校园恋爱的可能。“只是我的同学一般都大我八九岁,面对同龄人,我心智又过于成熟,不知道能和什么样的女生擦出火花。”

张炘炀

十岁的张炘炀考上了大学,原因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父亲张会祥觉得,聪明的原因,“主要还是遗传。我没有采用特别的方法。不过比较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爱学习、爱动脑子,经常思考,对孩子有好处。”

其实,张会祥和妻子也都是普通人,一个是街道的干部,一个是学校的老师,不过,两个人倒都是平时喜欢看看书的人。老张看来,家里有了一个学习的气氛,孩子自然也能跟上来。

张炘炀的求知欲特别强。上初中时,学校组织高中化学竞赛,他自己跑到学校的教务处要求报名。还有一次物理竞赛,他也参加了。虽然没取上名次,但促使他学习高中知识。

父亲教育

父亲教英语时,找1000个词汇让他每天记一些,他玩,父亲就给他念,他用耳朵学。张炘炀没正规学过英语的语法,进行时说不全,但会用,靠文章理解记忆。高考时,英语考了100多分。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会用不就行了?”张炘炀不理解别的小朋友一遍一遍地做题。

“不求最好,但求博闻。”这是张会祥对儿子惟一的要求。“我们不给他定目标,非要考到哪里,非要考多少名次,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跟别人比是中上水平就可以了”。

大学毕业的张会祥经常和儿子一起。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张会祥有意让他学一点初中的知识,初中毕业再让他学一点高中的知识。中考一结束,就有意让他学一点高中的知识。这样就总是往前赶,以不累为原则。

张炘炀非常喜欢考试,把解难题当作一种快乐。“他没有对手,考多少算多少,没考好就跟他说是题难,你难别人也难,咱们再学,让题不难。这种环境让他能非常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完成任务似地接受知识。”

一路跳级,张炘炀似乎非常顺利。但在他看来偶尔也会遭遇挫折,“挫折,就是一个学习好的同学被另一个同学超过。”

张会祥承认,自己并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只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为他自信最了解孩子,也自信这种方法对孩子适合。

张会祥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对孩子很投入,在盘山县高中做地理教师的妻子吴慧娟只能当配角。“两个人教就会乱套,因为步调不一致,孩子会无所适从”。

2005年,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11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16岁博士

10岁上大学,13岁考上研究生,2011年又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被誉为“天才神童”的张炘炀这一路走来,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11年9月1日,张炘炀就将到北航报到,此时已经不是那个浑身稚气的孩子,已经成长成一个男子汉,谈吐学识也更像一个大人。

6年前,一位年仅10岁的辽宁学生考入当时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为全国最小的大学生,被誉为“天才神童”的他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儿童教育的热烈讨论;3年前,13岁的他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成为全国最小的研究生,又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他就是张炘炀。2011年夏天,他再续神奇,顺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9月1日,张炘炀到北航报到,正式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懂得坚持的他考博成绩不错。张炘炀的导师周梦说,“三个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他的成绩是最好的,我感觉他基础还不错。”

在周梦看来,张炘炀学习新知识非常快,但是在深入研究某一方面问题上还需要下工夫,文章也应该读得再细致些,只有踏踏实实做学问,才能出成绩。

张炘炀在北航学习期间将不会享受特殊待遇,需要和其他的博士生一样完成讨论、读书、论文等功课,学院只是会对他的选课等给予指导。

“完成论文、顺利毕业,然后去博士后流动站。”张炘炀已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锁定在教学和研究上。

张炘炀2011年9月1日,正式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近期仍然搜不到张的期刊论文,也搜不到博士学位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