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查重你不知道的祕密1——學術不端檢測軟件缺陷

論文查重你不知道的秘密1

——學術不端檢測軟件缺陷

論文查重你不知道的秘密1——學術不端檢測軟件缺陷

針對學術不端現象,國家和各有關單位也在積極開展反學術不端行動,研製出多種學術不端檢測軟件。最主要的是武漢大學的ROST凡剽竊系統(文檔相似性檢測);中國知網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萬方數據庫檢測系統;PaperPass論文通行證,等等。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檢測系統,該系統分TMLC(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AMLC(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檢測系統)、SMLC(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VIP、英文檢測系統、中英文對照檢測系統、PMLC(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和中學生作文檢測系統;等等。

以知網為例,知網檢測系統使用的相關概念主要有:對比範圍、重合字數、文字複製比、單源複製、多源複製、前部重合度、後部重合度、段落抄襲、整體抄襲等。該系統對被檢測文章有如下檢測結果:沒有問題的,就是顯示為綠色;整個文章引用別的文章的原文內容“大於1000字或小於全部字數的40%”,整個文檔被診斷為“黃色”,即“輕度抄襲”;如果比對的文字重合大於5000字或佔總字數的40%~50%,就會被標為橙色;重合大於10000字或在50%以上,就會被標為紅色,那就屬於“重度抄襲”了。這些標準也被各大期刊社採用。

儘管學術不端檢測軟件在防止學術不端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也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是,檢測畢竟是通過機器完成,另外,這款檢測軟件是建立在這些檢測期刊網的數據庫上(其數據主要來自收錄的期刊、報紙、會議、工具書、年鑑、專利標準和博碩論文),我在多年使用該軟件的過程中,就發現有如下問題會導致檢測失真,影響了檢測者的使用效果。

一、課題成員內部互抄

一般來說,每一個科研課題組有很多成員,參與同一個課題,結題時要求成果發表,就會在其論文中出現對課題內容的重複書寫和表述,這樣,當各子課題負責人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時間發表其成果時,不同期刊對投稿論文進行系統檢測時,會出現互抄的現象,對於此類情況,不能簡單地鑑定其為“學術不端”,編輯須認真對待,仔細甄別。 我們作者也要注意,特別是小課題的課題組成員,以及那些分散區域的課題組成員,在成果結題時候一定要做到信息共享而不要各自為戰,各自為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