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圈和微博炸了。
9月初,DC漫改電影《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公映。
幾小時後,IGN打出10分滿分評價,IMDb開分9.9分,豆瓣開分9.2分
小丑是美國DC的反派角色。它是蝙蝠俠的勁敵。
與漫改裡面大多數角色不同的是,小丑沒有超能力,基本上就是一個普通人。
他有著綠色頭髮,白色皮膚,紅色嘴唇,紫色衣服,標誌性就是他那魔性又詭異的笑容。他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透,行為接近瘋狂,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最奇怪的是,他的這些行為舉動,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權力,也不是為了性。
他為了毀滅而毀滅,為了謀殺而謀殺,為了恐懼而製造恐懼。
有人說他有精神病,有人說他是無政府主義者.....簡言之,他是美國媒體投票前100名反派的第一名,也是IGN史上最偉大的反派。
眾所周知,每個超級英雄都有一個“前傳”,讓我們知道他來自何方,去往何方,如何獲得超能力,他的理想,他的愛,他的冒險和奮鬥。
然而,這個前傳,永遠不屬於反派。
是啊,誰有興趣瞭解壞人的理想?感情?愛?
壞人存在的意義不在於讓英雄打敗、被觀眾羞辱?
我們很少考慮: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
然而,這個“小丑”只是一個可憐的喜劇演員,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普通人是如何在生活社會的壓力下一步一步走進人性的陰暗深淵。
這樣的立意,絕非普通超級英雄電影能夠相提並論。
它還被評為“血腥暴力和不雅行為、性暗示場景”,被評為:R級,17歲以下必須有監護人陪同觀看。
影片的成功有兩個關鍵因素:
劇本:小丑變身的設計是真的嗎?是否有說服力?能引起觀眾的同情嗎?
演員:小丑角色的複雜性不是普通好萊塢明星所能做到的,但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頂尖人才。
從上映的兩部超長預告片來看,情節和細節整體部分表現得很好,很可能名留影史。
甚至,早在幾個月前,就有網友斷言:絕逼是神作。
在預告片裡基本都能看到影片劇情的脈絡,充滿情感,既有現實的批判又有浪漫的傷感。
雖然兩條預告片都只有2分多鐘,但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傑昆·菲尼克斯出神入化的演技,震撼人心的氣場,以及催人淚下的表現力。
據說為了恢復小丑的瘦臉,傑昆·菲尼克斯減了47公斤。
在預告片裡,我們看到亞瑟飽受貧困和精神疾病之苦,骨瘦如柴。
不過,傑昆·菲尼克斯並不認為這是值得報告的事情,他對媒體說:
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進入這個角色,做了一些我認為誠懇的事,僅此而已。至於你們要怎麼解讀,隨你們便。
你要知道小丑這個角色,曾先後被偉大的傑克·尼科爾森和英年早逝的希斯·萊傑飾演。
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扮演的小丑被認為是“無與倫比的表演”。
即便如此,從種種跡象來看,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很可能等同於希斯·萊傑,成為演繹小丑角色的兩大經典。
20世紀80年代,美國高譚,貧民窟裡住著一個善良的人:亞瑟。
他的夢想是當一名喜劇演員,但他的艱苦生活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
亞瑟的現實是,一邊必須照顧生病的母親,一邊必須掙錢謀生。同時,他也擔心家族遺傳性精神病。
另一方面,這座城市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冷漠,底層民眾相互排斥、相互歧視、相互傷害。
儘管生活那麼不盡人意,但他始終記得他母親的教誨:保持微笑,給世界帶去歡樂。
但世界就是這樣。
有時候你的善良熱情會被人當中不懷好意,你的樂觀會被人當作沒有自知之明,你的夢想會被人當作背後嘲笑的對象。
如果一個善良的人得不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是這個人的錯還是這個社會的錯?
亞瑟的內心,在一點點的變異,逐漸黑化,慢慢扭曲。
在他內心深處,痛苦和絕望漸漸成為荒誕和戲謔,他突然覺得:世界的存在只是一個笑話。
我們常說,物極必反。你們應該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吧。
也就是說,當事情走向極端時,它們會轉向相反的方向。
當痛苦達到頂峰,越過絕望的邊緣時,你就對世界上任何的事情都不會在乎也不會抱有期望了。
亞瑟說:我曾經認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劇,現在,我突然發現,其實它是喜劇。
這種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的故事最後被現實扭曲、變異和黑化並不少見,因為社會是不公平的,因為命運是不確定的。
最後,一個樂觀的男子變成殺人不眨眼的變態,
亞瑟發現他沒有道德和理性的約束,他完全自由了。
正如ign評論電影小丑:這部電影對殘酷社會提出了令人不安的疑問,也做出了並不簡單的解答。
這部名叫《小丑》的電影,似乎生逢其時,它所講述的雖然是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故事,卻又像是一個當下的預言。
就像電影裡的一幕:示威者的牌子上寫著“每個人都可以當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