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打造88个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到大棚打工,开启“莓”好新生活

“五一”期间,在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的草莓采摘园里,贫困户冯保德忙得不亦乐乎。自从村里投资建了草莓大棚后,优先安排他到大棚里打工,让他有了固定收入。据了解,青州市立足果蔬、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88个产业扶贫项目,让3066名贫困群众有了兜底保障。

青州打造88个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到大棚打工,开启“莓”好新生活

拿工资有分红贫困户干劲十足

“五一”期间,记者来到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的草莓采摘园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草莓苗长势良好。熟透了的草莓像一颗颗玛瑙,鲜艳诱人,没有熟透的草莓青里透着红,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冯保德正在忙着给草莓摘烂叶子。

大棚里的温度很高,干了不一会儿,冯保德就浑身出汗了。他脱下外套,喝了口水,稍作休息,继续干活。“草莓管理活比较杂,但是不累,平时游客都是自己采摘,摘好了给他们称一下就行。这活比较轻松,有工资拿,到了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来越好了。”冯保德高兴地说。

冯保德今年67岁,患白内障多年,老伴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唯一的闺女有心脏病,也已远嫁外地,平时很少回家。2016年冯保德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多久镇上和村里便筹集资金4万余元帮他翻新了3间房子。

“以前老冯家的房子是危房,老两口没钱修,村里协调镇扶贫办,很快就帮着翻新了。”长秋村党支部书记许世生告诉记者,2018年,村里在镇上的帮助下投资20万元,盖起了草莓大棚,优先安排冯保德等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大棚打工。

“本来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有钱没钱,凑合着过日子吧。没想到镇上和村里这么关心俺,不光翻新了房子,还帮着找到了工作,俺得好好干,把日子过好,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冯保德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信心。

青州打造88个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到大棚打工,开启“莓”好新生活

采摘期赶上疫情,镇机关干部帮着线上宣传销售

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的关键支撑。自精准扶贫以来,青州市立足果蔬、花卉、旅游、电商等特色优势产业,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发放1910万元富民生产贷款,带动了382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集中打造88个产业扶贫项目,让3066名贫困群众有了兜底保障。

长秋村草莓采摘园是庙子镇已经建成的35个产业扶贫项目之一。自2018年6月建成以来,采摘园不光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每年以红利形式给村里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120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14万元。“采摘园里一年大概能干100多天,每天60元钱,再加上年底分红和种地的钱,去年村里这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许世生说。

长秋村生态环境好,加上管理得当,今年草莓产量是去年的两倍。没想到到了采摘期却赶上疫情,草莓熟了没有游客采摘,把大家伙急坏了。得知长秋村草莓采摘园的难题后,庙子镇机关干部积极利用微信群、朋友圈进行线上宣传销售,共帮助村里销售草莓2000多斤。

“现在每到周末,来自青州市区、临淄、东营等地的游客就来草莓园采摘,平时周围村子的村民也会经常带孩子来买草莓,基本不愁卖了。”许世生说,眼下,这季的草莓快采摘结束了,五月中旬进入休整期,要把草莓都拔了,土壤翻新施肥,暴晒杀菌,一直到十月份再重新栽种。

加大创新力度开准脱贫“方子”

除了产业扶贫外,青州市扶贫点子还有很多。加大精准扶贫防疫公益岗位设立力度,开发了保洁员、护林员、项目巡视员等公益岗位100余个,确保每人年均增收不低于7000元。结合“美丽村居试点建设”和“美丽庭院”创建,对全市4619户建档立卡享受政策户和即时帮扶户的住房安全等级进行鉴定,常态化开展房屋、院落、生活设施等家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确保让贫困群众住得好,目前已完成2080户提升改造。

另外,青州市还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结合自身实际开准脱贫“方子”。黄楼街道积极开展电商培训,引导花卉种植户加入淘宝等互联网购物平台,成功带动100多名青年实现就业,平均日成交4600多笔。何官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展有机农业,吸纳贫困人口入股就业,助力稳定脱贫。庙子镇创新推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工服务”的扶贫模式,深入动员志愿者协会、专业社工等爱心组织,开展公益扶贫。

目前,青州市正在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监测预警和动态识别,及时调整帮扶方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青州市扶贫办主任潘中昌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