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北方是怎么防御的,在华北平原北部无险可守啊?

牛肚山人

一、宋代的华北平原北部并非完全“无险”。


宋代的华北平原北部虽然缺乏像山西那样连绵险要的山峦、关隘,但却并不缺乏可以起到阻隔或阻碍作用的地形。那时的河北地区有着大量天然、半天然的湖泽塘泊,东起海边的沧州,西至顺安军(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在塘泊密布的地区,可供通行的陆路少有且狭窄,宋军只需要像守卫关隘一样屯兵把守即可【1】。而当时河北地区真正缺乏自然险要的,是顺安军以西的保州、定州,以至太行山东麓的真定府这一片区域。这片区域,也就是宋军河北防御的核心与重点了。


注1:但并不是所有地方(有些地方水较浅)的塘泊在所有时间(冬季的效果要大打折扣)都能够起到足够有效的阻隔或阻碍作用的。


该图出自程龙先生的学术专著《北宋粮草筹措与边防——以华北战区为例》


二、北宋对辽国的主要防御方针是“弹性防御”。


冷兵器时代,主要有三种防御模式——“前沿防御”(譬如中国古代依托长城进行的沿边防御)、“纵深防御”(譬如南宋后期在四川地区所构筑的山城防御体系)、“弹性防御”。其中“弹性防御”这一战略模式,试图以有一定战斗力,且能够灵活机动的野战部队,采取对敌军迂回、遮断、包围、夹击等手段,击败敌有生力量,而来达成有效防御的目的。北宋在河北地区对辽国的“弹性防御”兵力布置,一般大体以定州为枢纽与核心,环绕着唐河、徐河、保州、威虏军(广信军)等要点。


肇英

首先要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时,并没有一统天下;

北方的辽国从石敬瑭(攻灭后唐)建立的后晋王朝手中,攫取控制了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燕云十六州),还扶持了一个傀儡北汉政权割据太原,屏蔽燕云,直接与北宋对抗。南方尚存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独立割据政权尾大不除。赵匡胤攻北不力,将主要战略进攻方向放在攻南,直到赵光义收拾了吴越、南唐等软柿子后,北宋再转向北攻灭了北汉,战略目标直指(夺取)燕云十六州。北宋这时才开始了与辽国长达25年的直接交手。

战场在山西和华北平原展开,围绕燕云十六州,北宋的北伐和辽国的南侵交替拉锯进行,没有单纯的进攻和单纯的防御,其实双方都无险可守。

北宋制服不了辽国鬣狗,鬣狗也吞不了北宋大象,后来北宋最先示弱,以向辽供币帛为条件,两国君王以兄弟之称,握手言和,缔结和约(澶渊之盟),维持了百年和平,北宋在北边“忘战去兵”,除了在西北(陕西)方向有军事部署(提防西夏),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谈不上北方再有军事防御。

若要扯上对北方有防御,就只能说是用金钱防御,用金钱买和平;北宋儒生或许会算账,送钱的数量(有兴趣者可查阅“檀渊之盟”相关条款)与节省的国防军费比,简直微不足道,还没有兵戎相见血光之灾,何乐不为!

后来造成的恶果,在靖康年都让宋微宗宋钦宗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