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在人生的浮浮沉沉中佔有一席之地。最近我看了一些古代人的傳記和生平簡介,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有的人能力非常強、水平也很高、功勞也很大,往往命運都不能自己把握。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裡,隊沒有站好一切都白搭。

古代歷史上基本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領導一批人,站好隊往往能夠事半功倍,走上人生的快車道。站錯了隊往小的說丟官回家,往大了說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今天我們就說說關於站隊那些事:

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于謙-民族英雄

能力再強、功勞再大,隊沒站好一樣掉腦袋

我個人比較喜歡明朝,主要是因為這裡事最多、故事最豐富。我們就來舉個明朝的例子吧:于謙大家都知道的人,是民族英雄、國家英雄。于謙的功勞非常的大,為官也很清廉,是我崇拜的人之一。他憑一己之力幫助大明延壽了幾百年,如果沒有于謙力戰也先大軍,估計明朝早就沒有了。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朱祁鎮被抓走了,他弟弟朱祁玉上了臺當了皇帝。于謙的保衛了北京城,實際上就是保衛了朱祁玉的地位,于謙的隊就站到了朱祁玉這邊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朱祁玉掛了結果沒兒子,從北方坐牢回來的朱祁鎮重新當了皇帝。于謙就被朱祁鎮給冤殺了,為啥要殺于謙,有句話說明了一切。

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于謙之墓

朱祁鎮奪門之變上臺後,有一個無恥之人徐有貞跟他說:不殺于謙,師出無名。這意思就是,不把于謙殺了,我們就沒有合法性了,因為朱祁玉的皇位是于謙定的。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來,站隊是多麼重要,即使你有天大的功勞隊站錯了,結局也不會好。

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嘉靖皇帝

起點再低,隊站好了,一樣飛黃騰達

繼續舉一個明朝的例子:張璁(cong)這個人就是會站隊、敢於站隊的典型例子。嘉靖皇帝即位以後,有一個事沒有解決好。嘉靖皇帝不是上一任皇帝的兒子,是他的表兄弟。嘉靖的爹的諡號就很麻煩了,不能用皇帝諡號。當時朝廷裡所有的官都反對,嘉靖這個人又比較軸,非要給他爹掙個皇帝的名分,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大議禮”事件。

張璁當時剛中進士,連個正式工作崗位都沒有。可這哥們敏銳的覺察到了機會,堅定的站在了皇帝這一邊,為嘉靖的爹爭名分。公元152年, 張璁寫了個《議大禮疏》,意思就是嘉靖的爹名分應該就是皇帝,對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的觀點進行批駁。嘉靖大喜說:這個言論一出,我們父子可算能保全名分了!

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張璁這個隊站的很完美,沒過多久就一路提拔當上了內閣首輔,明朝的二把手。這哥們從沒有正式崗位靠著站隊和投機,搖身一變成了明朝的內閣首輔。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來,站隊絕對比老老實實幹活重要的多。

古代歷史上站隊是多麼的重要,站不好隊能力再強也不行

站隊這個事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站隊。我感覺站隊是一種無奈、是一種悲哀、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都能夠靠能力活好,誰願意站隊,畢竟站隊有風險、入隊需謹慎。隊伍一站,就把自己交給了隊伍,未來的許多事情也就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了。

最後我想說,古代站隊導致有的人一夜暴富、也導致有的人一夜人頭落地。其實站隊從側面也體現了制度和法制有待完善。

(大家對站隊怎麼看,平時有這種問題嗎?歡迎一起討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