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窑洞是一代人的记忆

土窑洞

土窑洞是一代人的记忆


如今走近这杂草丛生的土窑洞前,一股沉积岁月古朴的浓郁气息迎面扑来,这股气息不知倾注了多少乡人的心酸与难以磨灭的记忆。 慢慢地,慢慢地,思潮将我拉回那回忆中去,那院落中原本堆积玉米的用嫩枝条编制的粮仓,看起来犹如一件简陋的房舍,人字形的屋顶,盖着麦草,可如今连个搭建仓舍的痕迹都已找寻不到。记得仓舍前堆积整齐的柴堆,看起来那样的美观与有型,也总是留一个窑洞堆杂物与粮食,劈好的柴,就被搬移于此,整齐垛好。同样是用嫩枝条编制的粮仓,里面事先用泥巴将编制枝条的缝隙堵好。然后留下一孔窑洞居住,屋里简单简陋的陈设看出,连温饱都难以兑现。

屋里除了那土炕土灶外,便是那自做的碗架和饭桌,两个盛水的大缸屹在碗架旁,这就是一个还算完整的家。还有那土色的墙壁上除了毛主席的画像,便什么也没有。在那纸糊的窗框上,一到大风下雨天,变会陡然碎掉。为了遮挡雨水和大风,就只能用塑料纸固定在窗框上。有时,会时不时的有燕子在窑洞的天窗衔草筑巢,那清脆的声音如今依然在耳边徘徊。每天晨曦时,院落旁的山野有着鸟儿的啼叫声,便是定时的闹钟。

如今却物是人非,凄凉无比,连那太阳下的微风此时都是透着萧瑟。隐约间又看到了那忙碌的身影和劳作的父祖辈脸颊上岁月的痕迹。在这记忆的痕迹里,不知蕴含了多少心酸的泪痕。

走进院落,那早已折断数年之久枯萎了的核桃树干,横七竖八的躺在了院落里,杂草丛生几乎覆盖了枯萎的树干。再看着垮塌的窑洞沿壁,心中的感伤更是难以附加。站在丈许外看着裂开的墙壁,破碎不堪的土炕和狼藉的碎物,却在此时碰碎了记忆里的完美。

那时,在土炕里烤红薯,在炕上躲猫猫,在天窗里掏鸟窝。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天真烂漫的思维遨游在翠绿的山间窑洞前。还有那赶着驴儿在磨盘旁不停地转动,驴儿的嘶叫抗议着孩童对它的怒追。孩童永远感觉不到大人的辛苦,可大人却忍着命运给的责难,默默地耕耘养活着这个家。记得第一次看电视,那感觉很稀奇,从来未蒙面过,连大人都没见过电视是啥样的,村里人都涌进邻居家,炕上、窗前、地上全站满了人,抢着看电视里头的小人,蹦呀!跳呀的。满心欢喜,比童孩的玩具更有乐趣。可如今的窑洞大多塌陷了,根本难以辨认出。也只能回味着记忆里的片段,聊以慰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