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法幣,後兌換了多少錢

我國自古以來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而打仗不僅會使百姓流離失所、居無定所還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那麼這麼多的財力都是從哪來的呢?例如在朱元璋時期,在打仗的時候一般會先實行南糧北調,隨後讓軍隊開始自給自足。但到了中國的抗戰時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當時並沒有那麼多的地方來耕種,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會選擇向當地的富商以及百姓借糧食。我軍紀律嚴明,秉著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的原則,在借完糧食之後都會給他們寫好借條,並簽上名字和日期,以便日後歸還。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法幣,後兌換了多少錢

在建國之後,我國各方面都邁入了正軌,而有些債主也就找上了門。山西的一位老農便是其中一員,這位老農名叫郭建英,他拿著一張發黃的欠條,上來就向政府要1100萬,而這張欠條上寫的是一個軍團長的名字,那麼這張欠條是從何而來呢?老農的父親又是誰呢?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法幣,後兌換了多少錢

根據郭建英口述,這張欠條是他祖父的,而他祖父在抗戰時期是當地的一位煤老闆,當時軍隊正好從此地路過,由於戰士們已經很久都沒有吃飯了,只好向當地的百姓求助,他祖父看到這番場景之後,將家中所有的糧食都借給了軍隊應急。而我軍自然不會白拿老百姓的東西,當時的軍團長便給他的祖父,寫下了一張1100萬的法幣借條。一開始,他祖父一家的生活還算可以,但是隨著戰爭的全面爆發,一家人顛沛流離,由此就家道中落了。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法幣,後兌換了多少錢

郭建英的父親去世之後,全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了郭建英的身上,儘管生活很貧窮,但是一家人過得卻非常幸福。可惜沒過多久,他的妻子就身患重病,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想起自己的父親在去世前交給自己一張欠條,他父親去世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拿出來。但是他想到家中患重病的妻子,還是拿起這張欠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向了政府。

山西老農拿出一“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法幣,後兌換了多少錢

工作人員看到郭建英走進走出,便問他有什麼事情,隨後郭建英將手中的欠條拿了出來,工作人員看到欠條上的數字後,也不敢大意,立即向上級領導彙報,經過一番查驗之後,發現這張欠條確實是真的,確定欠條的真實性後,相關領導立刻便將錢歸還了老農,只不過時隔多年,當年的1100萬法幣早已貶值,後來這位老農拿著這張欠條成功兌換了8萬元人民幣,要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已然是一筆鉅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