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控制克羅恩病的關鍵因子 有望開發新的生物療法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複發性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克羅恩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腸道微生物組與腸道黏膜相關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失調。IBD症狀的慢性性質,使其對患者的整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日前,

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克羅恩病炎症的關鍵環節,通過阻斷白細胞介素1α(IL1α)可以顯著降低克羅恩病(CD)小鼠模型中腸道炎症的嚴重性。

白細胞介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並作用於多種細胞的一類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族包括11種細胞因子,他們在機體控制免疫和炎症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

IL1α是IL-1家族中重要的一員。抗炎性細胞因子藥物是IBD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用於中和IL1α的生物療法的抗炎作用與類固醇相似。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和功能可以控制抗IL1α的治療效果。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12月16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科學家找到控制克羅恩病的關鍵因子 有望開發新的生物療法

論文截圖

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醫學和病理學教授、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大學醫院胃腸病學部門負責人Fabio Cominelli表示:“據我們所知,我們的研究是將特定細胞因子(例如IL1)與腸道微生物組的作用聯繫起來的首批研究之一。”

科學家找到控制克羅恩病的關鍵因子 有望開發新的生物療法

圖: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和病理學教授、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大學醫院胃腸病學部門負責人Fabio Cominelli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 的數據,IBD涉及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前者會影響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後者會導致結腸和直腸發炎。在美國超過300萬成年人被診斷患有IBD。此估算值不包括可能也患有IBD的兒童。根據CDC的數據,大多數患有IBD的人被診斷出年齡在20多歲和30多歲。

炎症性腸病(IBD) 是胃腸系統的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疾病,可導致嚴重腹瀉和疲勞的疼痛症狀。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迄今為止,還沒有治癒這類破壞性疾病的方法,並且可用的療法僅對大約一半的IBD患者有效。此外,手術治療也可能導致腸道併發症。

Cominelli說:“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生物療法,例如抗IL1單克隆抗體。”


科學家找到控制克羅恩病的關鍵因子 有望開發新的生物療法

Xbiotech Inc

該研究為在炎症性腸病(IBD)患者中進行首個阻斷IL1α的臨床試驗提供了臨床前依據。新型的抗IL-1α單克隆抗體MABp1由Cominelli及其合作伙伴Xbiotech Inc開發。Xbiotech Inc是一家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生物科學公司,主要從事用於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的研究及開發。

Cominelli表示:“我對這項研究感到非常興奮,因為我三十年前開始與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Charles Dinarello博士(也是本文的合著者)合作,他在80年代初發現並克隆了IL1α。 現在我有機會和他再次合作,該項目有可能為IBD患者開發一種新的生物療法。”

論文鏈接:Paola Menghini el al., "Neutralization of IL-1α ameliorates Crohn's disease-like ileitis by functional alterations of the gut microbiome," PNAS (2019).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150431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