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5条,在晚清,你也会有曾国藩的才能

【第一条:思想进步】

摒弃“天命观”,推崇理学,信奉“道理高于权势”的政治理念,强调“修养为人做事,都要懂道理、讲道理、守规矩”,反对一味空谈、迷信、封闭自己。

【第二条:顺应形势】

当时国家面临的政治形势是:农民起义频繁,列强咄咄逼人,喜空谈重仪式的封建礼乐面临瓦解。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也提倡让臣民们尤其是大臣们,要明道理,振朝纲,不能限于重复儒家书本上的空谈,要面对现实,对治理国家提出切实可行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地做出政绩。曾国藩的一生就顺应了这一些形势需要。

【第三条: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就是提倡学用结合,读书人应当以“关心社会政治、匡时济世、讲究实际”为学习目的,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传统的儒家学说,直接有效地为社会现实服务。

经世致用,就是提倡内圣外王。内圣,就是要求自己本人一定要深通儒家学说,并以此作为修身的根本;外王,就是拿自己的学问经世致用,成就一番事业。

【第四条:慎思明辨】

曾国藩认为,君子读书,要考据古典,同时要加以思考,必须深思而明辨之。例如,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在韩信破龙且的战役中,韩信先在上游准备好沙袋阻塞河流,然后引诱龙且渡河追击,就在追击的过程中,韩信命人去掉上游堵水流的沙袋,河水淹没楚军,龙且被杀。曾国藩对此很表质疑,他认为沙袋堵塞不住大河的水流,因为无法施工,而且沙袋,下面会渗漏,旁边会横溢,除非是严格的阻河工程,否则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堵住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又不可能对20万敌军形成杀伤力;如果是大河流,拦阻大河就要筑建大坝,但当时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第五条:理念信仰】

曾国藩离京南下为官,以一介书生之身,亲自练兵,“口诵古人之书,目睹今日之事,心系天下之理,深考致治拨乱之术”,“知于理,行于气,思于心,力于果”,秉承“实事求是”的行事原则,牢记“忠孝廉洁”的道德信仰,铸湘军,灭天国,平捻军,挽清廷,终于成为晚清中兴的第一重臣。

有这5条,在晚清,你也会有曾国藩的才能

有这5条,在晚清,你也会有曾国藩的才能

有这5条,在晚清,你也会有曾国藩的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