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孃養”的“房地產”業務,長租公寓運營商的辛酸淚

“後孃養”的“房地產”業務,長租公寓運營商的辛酸淚


早在100多年前,

著名革命先驅就精闢的總結過,

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就是:

“衣食住行”


這四點基本需求,不但政界奉為圭臬,

更是被生意人當做掙錢的“風向標”。


說起做生意,

歷來講究“先來吃肉,後到喝湯”


就拿“住”來講,

這“拿地造樓”的生意,

少說被人

圍在鍋邊嚼了20年

“後來喝湯”都養出不少彪形大漢。


那麼再後來的人咋辦?

只能蒐羅點邊角料,重新“埋鍋做飯”了唄。

這不,

“長租公寓”這個原本不新鮮的“材料”,

被擺上案頭,架鍋、填柴、點火,

咱們開吃。


01


若刨去“長租公寓”眼花繚亂的外皮,

裡面就三個字——二房東


歷史上有記載的二房東,

最早能追溯到清朝咸豐三年的上海,

彼時(1853年)社會動盪,

大批難民逃向租界,但又苦於房租太高,

於是就有人做起“整幢租下,分割出租”的營生。


要是拿今天的話來講,這叫“商業模式創新”

大夥兒一看這行當,門檻低而且真能來錢,

便一擁而上“分而食之”。


當時的租房市場法規很不完善,

拖欠房租的爛事攪的衙門很是頭疼,

於是衙門出了個章程:

凡是拖欠房租拒不繳納,

房東有權拿房客的家當拍賣衝抵


這原本是出於“規範市場”的好心,

可偏偏市面上拖欠房租的多數是二房東

於是當時便出現了:

大房東氣勢洶洶上門討要房租;

二房東行色匆匆連夜捲款失蹤;

窮租客可憐兮兮哭喊瞎了狗眼;

縣衙門顧慮重重不知如何是好。

那一地雞毛,

可不就是今天傳說中的長租公寓“暴雷”


自那時候開始,

雖然二房東這個行當依舊存在,

但始終不那麼“光彩”,

各家老老實實賺點小錢便罷了。


02


時過境遷來到21世紀,

一群年輕人受到馬爸爸感召,

扯起大旗吶喊:

“用互聯網顛覆一切傳統行業!”。


於是乎“二房東”這個歷史悠久的行業,

隨著時代老樹發新芽,

搖身一變——“長租公寓服務商”


拿這群“年輕創業者”的話來講:

傳統的二房東模式,

該硬的地方不硬(硬件),

該軟的地方不軟(軟件),

待我殺將前去,攪他個天翻地覆


緊接著,

一份份被情懷包裹的商業計劃書出爐,

投資人拿到手裡一看:

“我去!這行業剛需,趕緊上炕”。


自打13年資本入局,

長租公寓被一陣大風吹到天上,

各種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蘑菇、蛋殼、漫果、水滴、窩趣……


合著一鍋大雜燴下鍋,

各家憑本事撈肉吃,

未曾想鍋裡突然伸下一隻“大毛手”

眾人定睛一看,

那不是地產老大哥萬科嘛?


眾人心裡納悶,

但也沒忘了給自己來針“雞血”:

您看看,

地產巨頭都來了,

可見咱們這鍋肉有多香,

我可是先下手的


此時投資人可是心裡涼了半截:

小傻逼瓜,

這位“爺”咕咚一口鍋都吞得下去,

你還在那兒傻樂什麼?


03


俗話講:心想未必事成,怕處一定有鬼。

這後半句說的是一條生活經驗:

“怕什麼來什麼”

可長租公寓的故事卻是兩邊全佔:

心想事成的同時,“妖魔鬼怪”也全到了。


時間來到15年,

“租售並舉”的概念首次出現,

往後3年10道國字頭“金牌令”下發,

長租公寓這口鍋不斷被填柴加肉,

不少局外人聞著“肉香”探頭張望。


偏偏長租公寓這行當門檻不高,

說句得罪人的話:

低端點的只要有身份證就能開幹

於是鍋邊逐漸“人滿為患”,

競爭日趨激烈。


原本圍在鍋邊的那群人日子也不好過,

長租公寓的利潤本來就微薄,

這下還蹦出這麼多人搶,

於是所謂的競爭就變成了:

誰能在吃不飽的情況下長肉誰就牛逼。


如此一鍋粥的混戰至此,

時不時的有幾個湊不上嘴的“資深老兵”餓斷氣,

局中有人眉頭緊鎖,心想:

乾耗著恐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想要活下去需得耍些“非常手段”


04


老話講“馬無夜草不肥”,本身無可厚非,

可這“夜草”要是從別人地裡偷來的,

恐怕就不太合適了。


18年鬧起的的“租金貸”風波就是如此,

本質上“長租公寓運營商”急尋輸血之法,

但又迫於“身無長物”情懷不能當飯吃

於是“連蒙帶拐”的讓租客簽下貸款合同。


“左右手一倒回血,裡外裡抽身掙錢”的操作,

甚是精妙,

深得當年“二房東”祖師爺的真傳,

只是這筐“夜草”細嚼兩下……

怎麼有一絲兒“次貸危機”的回味呢?


果不其然東窗事發之後,

“租金貸”由上至下緊急“暫停”,

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

當時監管層放出話來:

自有產權才能操作租金貸。


此話無異於“釜底抽薪”

某些身上本來就沒“幾兩肉”的長租公寓運營商,

立刻“撒手西去”,連一聲慘叫都沒留下。


面對當時的“浮屍遍野”,

業內一位從業多年的“老兵”和我總結:

不只是長租公寓,任何行業都是,

門檻越低,普通人越沒機會……


05


時至今日這番“廝殺”雖然時間不長,

卻也是“大浪淘沙”了好幾回,

如今留下的玩家:

要麼被資本吊著一口氣,堅定相信未來可期;

要麼在業內摸爬許多年,佛系看淡風起雲湧;

要麼有主角光環披在身,隨手入局意在沛公。


若是咱們將現在的“長租公寓服務商”,

按照出身門第歸類,整好也恰似三國鼎立:

創業系、中介系、房企系。


先說創業系,

【魔方、蛋殼、YOU+……】,

好比三國中的“蜀漢”,

背後資本加持,

身披情懷戰袍,

手持互聯網利劍


雖擴張勢頭兇猛,但終究“國力”尚欠,

時常為“糧草”發愁,

一條條融資“補血”的消息看似未來可期,

殊不知背後的資本可是會“吃人”的


如此陷入“以戰養戰”的尷尬境地,真可叫:

擴張就是“找死”,不擴張就是“等死”。


其次是中介系,

【自如、紅璞、相寓……】,

好比三國中的“孫吳”

行業深耕多年,

輿論災禍不斷,

只求猥瑣發育


雖然時常被輿論拉出來“吊打一番”,

但憑藉爹爹的“主戰場優勢”

規模已然不可小噓,擴張路上穩字第一,

可謂:不拼命作“死”就不會“死”


最後是房企系,

【泊寓、冠寓、領寓……】,

好比三國中的“曹魏”

膀大腰圓實力雄厚,

政策資金多方加持,

草草入局心不在焉


雖說如今房企日子不太好過,

但好歹“餓死的駱駝比馬大”,

對房企們來說,

長租公寓這鍋“肉”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無奈“金牌令”壓下來,面子上還是要給足,

於是紛紛伸手下鍋,

據統計,排名前三十的房企,

已經有7成入局長租公寓

只是入局的列位,僅在擴張規模上做計劃,

卻心照不宣的將盈利目標選擇性忽略。


如此境況好比:

古來皇帝遂了太后懿旨納妃,

縱有萬般的不滿意,卻也要保人家衣食富足,

寵幸幾晚交差。


當然,這位“妃子”若是到了別處,

可是要被人“捧在手心”裡的

“皇親國戚”


06

以上,長租公寓的故事兜兜轉轉細細算來,

竟然有150餘年,

局中人一茬一茬的換,

不變的是“二房東”還是“二房東”

這“換湯不換藥”難免讓人提不起興致。


就連最先入局的房企萬科也坦言:

“幾乎不可能再找到像房地產開發這樣

客單價以百萬計,

而且可以依託標準化快速複製的實業業務。”


言下之意,正如段子手孫宏斌所言:

“我覺得還是房地產好”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

真能有一位

“身披五彩聖衣,腳踏七色祥雲”

的蓋世英雄顛覆整個長租公寓行業,

只是這“開天闢地”的活兒,

從來不是凡夫俗子能幹的,

最低配置怕是得“奉旨出生”

地產營銷總,最懂地產人的一個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