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高考经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个初秋,我在西安市第七十七中学紧张的三年高中学习结束了,迎来了我的人生第一次高考。

1980年7月7、8、9号三天是全国统一高考的时间,给我安排的考点是在西安灞桥区读书村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那个年代中国家庭一般孩子都比较多,孩子参加高考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个人去就行了,没有现在的浩浩荡荡的陪考大军,当时中国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记得7月6号晚上我准备好了第二天的干粮,其实就是两个蒸馍,学习用具钢笔一支、油笔一支、铅笔一支、铅笔刀一个、三角板、21厘米直尺一个、量角仪一个、圆规一个、橡皮一块、等装在文具盒里同《准考证》一块放进书包,哪时候学生没有身份证,把语文、等课本和一个大作业本也放进书包,大作业本是考试时撤两张用来当演草纸用的。我父亲给了5块钱零花,哪个年代学生平时是没有钱的,没有手机,没有手表。我已订好第二天早上五点的闹钟,

7号早晨五点起来,热一碗头一天放在凉水里的剩面条吃了,有读者可能会问“为啥不把剩面放在冰箱里呢”,因为那个年代农村一般家庭都是没有冰箱的。带上一杯茶水,骑上我家哪不知道啥牌子的旧自行车跟村里的两个同学一起直奔读书村考场去了,天还没有亮,一路上你追我赶的,满脑子都是怎么能考好,基本上都没有说话,从我们村到读书村二十多公里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匆匆放好自行车,发现有很多考生早已到了。

考试时间是上午9:00到11:30就学校门前找个地方看书。考场是前一天看好了具体的教室。很快听到大喇叭通知“请考生同学们做好考前预备,需要上厕所的同学请抓紧时间,其他考生可以按照《准考证》安排的考试教室,准备考试,考试只准带《准考证》笔和文具,演草纸。其它物品请放到考场外面指定的存放处。”紧张的两个半小时语文考试很快就结束了,自己感觉考的不好,题都没有做完。下午又考了一门副课。三天的高考很快就结束了,别的同学在家休息等金榜题名时,而我知道自己考的不理想,休息三天之后,就已经参加生产队的锄玉米劳动了。

高中毕业了,高考也结束了,我每天一边在生产队劳动一边在想我的前途在哪里?我的未来怎么办?我家里只有三间瓦房,两间半边盖的撒子房,其中一间还是灶房,我家里兄弟六个还有一个妹妹,大哥在准备结婚需要一间房子,我爸妈住一间,就只剩两间房子,我是老四,上面还有二哥、三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我妈因病做过两次脊椎大手术,命是保住了,但已经瘫痪两年多了,村里人都跟我爸开玩笑说“你六个儿子怕是娶不到媳妇了,谁会睁着眼睛把女儿嫁到你家,哪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呢嘛?”我爸笑着自信的说:“你甭熬煎,我儿子一个也不会打光棍,把你的心放肚子里”,不怕别人说,当时我家里的情况确实很糟糕。过了20多天听同学说高考分数下来了,于是我们三个同学商量明天去七十七中看自己的成绩。

第二天叫上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到了学校看到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贴了几张红纸上的名单怎么没有我的名字。又慢慢看了一遍还是没有。和我一起的两个同学也没有名字。在回家的路上两个同学给我说:“明天咱们去查分吧”,我说:“算了,我知道我考的咋样,我不去”。就这样我的高考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对不起我的爸爸妈妈,遗憾的是我的初中、高中没有打好基础,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吸取我的教训。

作者简介:许宪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于陕西、西安郊区一个农民家庭,退伍军人,在工程单位从事过多年汽车修理。热爱生活,喜欢旅游、下象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