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年轻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还是“郁金香狂热”

炒鞋风气盛行,市场喊出「十年前错过炒房,五年前错过炒比特币,难道你现在还要错过炒鞋吗?」的标语,吸引年轻人加入炒鞋行列。

"炒币已经是老年人,未来是属于炒鞋和炒裙子的!"一则社交媒体上的段子。

就连互联网上炒鞋暴富的故事也和币圈如出一辙,《我 25 岁,炒鞋月入百万》,《年轻人的暴富捷径:我靠炒鞋,月入千万》,《卖掉矿机,我去炒鞋了》……靠炒球鞋「逆袭」的传说过去几个月来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可以与之匹及的,是日本二次元文化爱好者常购买的洛丽塔风格洋裙,据媒体报道称,一条1000多元购买的裙子转手就可以卖近5000元。

在炒鞋群里,几千上万的球鞋动不动就有人「冲」个几百双,仿佛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越来越多人持币入场,希望自己成为那些「暴富神话」的一员。

炒鞋:年轻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还是“郁金香狂热”

为什么球鞋可以炒得那么贵

这个问题可以简单用 4 个字来回答: 供不应求,而且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双方发力的结果。

品牌饥饿营销

如果问鞋价飙升的“罪魁祸首”是谁,总是搞饥饿营销的品牌方绝对当仁不让。

开头就可以看出来,鞋子的发售价跟发售数量是成反比,限量个位数的定价基本上都是几十万; 限量两位数的定价基本上都是几万……最后价格往往还会涨几倍。

按道理来讲,高价是一种打法,但是薄利多销也是一种打法,为何品牌就不能稍微加点产量让价格友好一点呢,利润很可能会更高啊?

因为这已经不是奢侈品式的定价策略,而是营销策略了。 每一次“糟疯抢”“价格飙升”对于品牌方来说,都是免费的曝光。

炒鞋:年轻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还是“郁金香狂热”

郁金香狂热

投资圈里有句警言,连大妈都有内幕消息的时候,那么这个市场的投资风险就非常高。但每当这样的投资产品带着一系列暴富神话席卷而来,不少人都会将这句话抛之脑后。

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反复上演,每当有人想谈论人类对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的爱好时,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1634 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迅速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到了 1637 年一朵郁金香的价格甚至能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这一事件对当时的荷兰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并使许多人陷入财务危机。

炒鞋:年轻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还是“郁金香狂热”

真假难辨,缺乏监管,最后可能都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新华社此前发文表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一些「炒鞋」平台的投机行为,不能视而不见。如今,「炒鞋」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些「炒鞋」App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比如,有些平台玩起了只炒作鞋的归属权的「云炒鞋」乱象,还有些平台可能涉及金融违法行为。应该通过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让「鞋穿不炒」成为一种共识。

在这个世界中,买与卖的戏码、高与低的游戏每天都在上演,无论是炒鞋庄家还是球鞋爱好者,所有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炒鞋:年轻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还是“郁金香狂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