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靠什么完成了不完美的逆袭?背后隐藏怎样的美学进化史

文|赵固仁

“云想衣裳花想容”​,道尽了女子对美轮美奂的追求。

现在的女子有许多化妆品,那么在古代,那些爱美的女子靠什么装扮并不天生丽质,少有瑕疵的面貌呢?“抽黄梅、画血痕、贴金花、黏珠翠”​,这一系列的招牌动作是那些爱美女子以脸为纸,描画的一波接着一波的艺术操作。

古代女子靠什么完成了不完美的逆袭?背后隐藏怎样的美学进化史

从秦汉到宋元,如同一股从不间断的风吹过了千年不曾停滞的对美渴望,那么古代女子的面饰之风为何如此永恒而夸张呢?里面蕴含着怎样的深厚内涵?且让我们走近那些曾经年轻的脸庞,谛听一段关于美丽勾勒的历史

要画就画最夸张的,做与众不同的自己,你所不知道的“血晕妆”。

唐代的时候无疑是女子挑战常规化妆的时代,她们大胆前卫,甚至用尽了一切创意在脸上进行各种尝试。面饰有对额头的装点,也有对酒窝的勾勒,还有对两鬓的细致描画,到了隋唐,开始风行“满面纵横花靥”的方式 就是把整套奇妆在一张脸上进行集中展示,堪称大胆的争奇斗艳,这样的场面让人想到了类似今日的一场盛大的时尚秀。

古代女子靠什么完成了不完美的逆袭?背后隐藏怎样的美学进化史

到了唐穆宗时期,民间还流行起一种让人觉得惊骇的容妆,就是把眉毛剃掉,也不涂抹假眉,用红或者紫色的颜料,在眼睛下面画三四条如同疤痕的弧纹,连名字也颇为吓煞人,“血晕妆”,像一条条流血的疤痕在脸上横着,确实够前卫大胆的创意了。画里额黄知多少,那些被岁月变成的“黄脸婆”如何再度焕发青春容颜?

在南北朝时期画家杨子华所绘《北齐校书图》中,几位女侍正陪伴士大夫们校勘内府藏书,她们或捧几,或执卷,额上那抹灿烂的额黄格外醒目,右图即为此画局部。南北朝至唐时,妇女爱在额间涂以黄色,作为点缀,有时因黄颜色厚积于额间,状如小山,故又称“额山”。这很可能是受到涂金佛像的影响,寓意吉祥与智慧,同时又可以修饰护理面部,因而渐成风习。

古代女子靠什么完成了不完美的逆袭?背后隐藏怎样的美学进化史

这幅《北齐校书图》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画作,里面的女子妆容很能引起人的兴致。她们都眉骨上面都涂抹上淡黄色,从下再往上延伸,一直到发际才渐渐消失。有的诗词还赞美说:“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将一张装装扮的脸增加了许多的动感。据说,这种“额黄”曾经十分流行,以至于北朝女子纷纷跟风,无不使用这种面饰。

梅花妆下的脸庞,处处开着花朵般的美丽,背后有着怎样的忧伤故事。

南朝的烟雨总是迷离,缠绵的下个不停,但是却正因为这个,到处都有着开花的树。宋武帝有个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在含章殿下休憩,刚好一阵微风过后 脸上的额角落了一朵腊梅花,寿阳公主因此更加显得娇柔可爱,因此宫女们开始跟风模仿,成了一股时尚面饰,多年后,五代的诗人还写下一首感慨的小诗:“若缀寿阳公主额 六宫争肯学梅妆。”

古代女子靠什么完成了不完美的逆袭?背后隐藏怎样的美学进化史

虽然寿阳公主引领了新的时尚,但是有学者从专业角度来看,其实早在秦始皇时代便已经有了类似面饰。按照《中华古今注》描述:“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因此可以得知,秦始皇为了跟踪神仙风度,让下人们在脸上贴花,扮作小仙子,也颇为有趣了。

无论到底如何,这个面饰的最大目的是在于遮挡脸上的瑕疵,“今妇人饰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因此这便是完美主义的女子的上好做法。

酒窝可以更美,如果没有就自己做一个。

酒窝的人往往一笑便十分可爱,这一点古代好美的女子早已经了解。那么没用这么可爱的酒窝怎么办呢?这肯定难不倒智慧的那些冰雪聪明的女子。

她们会用画笔在脸颊点上两个红点,看着就很像酒窝了。唐朝的诗人元稹在他的《恨妆成》里用诗文记录了美丽的时刻:“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这个靥就是类似钱币的小圆点 称之为“钱点” 由于样子有点像杏核,有的人还还称之为“杏靥”或者“花靥”,一笑的时候变成了“笑靥”。

古代女子靠什么完成了不完美的逆袭?背后隐藏怎样的美学进化史

女子发际线后移怎么办?与今天大相径庭,她们求之不得。

对比今日,发际线后移确实让人糟心,尤其女子也有这样情况,甚至不得不去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加以弥补。

那么在古代,发际线后移,还给她们的新发型生了许多麻烦,不用再去“开额”,相当于在额头上腾出一个宽阔的施展空间,这样才能将美妆进行到底。从三国时代的女子,便有了“分妆间浅靥,绕脸敷斜红”的描述,无论《洛神赋》的女主角还是《伏羲女娲图》都可以见到额头上赫然的两道红色月牙 ,到了唐代更是将这种风格用在了广泛的流行风尚。

无论如何,穿过岁月的斑斓,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爱美的方式不同之外,所以追求美丽的共同愿景是不变的,那就是留住青春,让色彩在容颜下显得更为熠熠生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