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就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足智多謀的謀士,他們運籌帷幄,算無遺策,堪稱這個時代的翹楚。至於到底誰最厲害,想必很多朋友心中都有自己的人選,基本上都會認為是郭嘉、司馬懿、諸葛亮、賈詡、法正、荀彧等等。尤其郭嘉和諸葛亮在後世最為著名,而且爭議最大。因為有一種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還有一種說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諸葛亮,字孔明,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謀臣。剛出茅廬的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促使孫劉聯盟成立,擊敗曹操,而奠定了三分之一的歷史局面,之後更是成為劉備的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政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成就千古忠臣賢相的美名。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對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的點評,容易讓人聯想,諸葛亮不出山的原因是因為郭嘉還在世,不敵郭嘉。其實,這完全是巧合。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在柳城患疾病去世,不久,劉備請出諸葛亮出山。但是對郭嘉的評價還是非常高,有著“鬼才”之稱,為什麼呢?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咱們一起看看郭嘉大體的生平事蹟

1,不與世俗人相結交,惟識達者奇之。
2,郭嘉僅數十日就發現袁紹優柔寡斷,不善用人,難成大業,並勸郭圖等人,提早抽,另謀賢主。
3,有人建議殺投奔曹操的劉備,郭嘉深謀遠慮,認為這樣有害賢之名,阻止曹操殺劉備。
4,為曹操量身定作十勝論,它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礎,從而解除了曹操在打敗袁紹這件事上的顧慮,鼓舞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決心。
5,呂布敗退固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軍久攻不克,將士疲憊,曹操想罷兵撤退。郭嘉卻看出了勝機,讓他繼續攻打,曹操最終平定呂布。
6,衣待詔事件後,劉備想要脫身,藉口征伐袁術,郭嘉阻止曹操不可放虎歸山。
,劉備逃走後,勢力增大,曹操征伐袁紹,擔憂後方不穩,郭嘉認為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之後,劉備被曹操大敗。
7,曹袁相持官渡,孫策崛起江東,郭嘉勸說曹操不用擔憂,認為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結果,孫策真的被刺客刺殺了。


8,袁尚,袁譚逃往鄴,曹操擬定攻城,郭嘉認為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結果,兩人爭鬥,曹操得漁翁之利。
9,冀州平定,郭嘉建議多作用當地官員,這樣冀州很快安定。
10,袁尚,袁熙逃往烏桓,眾人勸說曹操不要再管他們,唯獨郭嘉肯定勸說曹操征伐,並說明了可行性,還要求兵貴神速,建議全軍輕裝前行,結果曹操真正地平定烏桓。
不久,郭嘉染病死。
所以說郭嘉還是能承擔起“鬼才”這個稱號的

從各方面去看郭嘉
一:郭嘉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美譽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是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郭嘉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但是英年早逝,留下世人太多遺憾。如果說郭嘉之死,導致其對曹操的重要性和歷史的影響力有所降低,那麼此人驚才絕豔,足以稱得上鬼才這個美譽。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二:曹操的重視和推崇

對於郭嘉,曹操可以說是極大的推崇。郭嘉本是袁紹的部下,後來投靠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追隨曹操11年,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只可惜郭嘉命薄。即使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面對慘敗,也無限感嘆一番:“若郭奉孝在此,決不會使吾有此大敗!” 這也表示對郭嘉最大的肯定。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三:毛主席對其評價是三國人物中最高

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時候,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毛主席曾在不同的場合,曾經多次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提出,要學習曹操的謀士郭嘉,要讀讀《郭嘉傳》,稱讚郭嘉是“才識超群,足智多謀”。毛主席說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在那個年代,毛主席話很有分量,讓各行各業對這位郭嘉,一夜之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綜上所述郭嘉確實是個精英,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但是我個人認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實屬有點誇大,歷史的走向不會應為個人而去改變,他可能會加速魏國的統一進程,但絕對不會改變歷史格局!換言之,三國時期人才輩出,還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結果呢?蜀國龐統,法陣不早死結局可能還不一樣呢?吳國孫策不死,格局又會如何?

評價的話未免有點誇大,但是無風不起浪,有這個才華才能換來後世人如此的誇獎,確實實在在能說明這些歷史人物的牛x,值得我們後世人的學習

歷史的車輪碾過結局一定我們只是看歷史,評論歷史,改變歷史咱還沒有那個資格,就是一家之言,發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造成三國鼎立的局勢是但是歷史大環境造就的 它包含當時的政治,文化,民生等等!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