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要想有所成就,须懂得《阴符经》里重要的两句话

南怀瑾老师:要想有所成就,须懂得《阴符经》里重要的两句话


“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瓠巴是古代名音乐家,是个琴师。鼓琴这个鼓字,不是打鼓,是用东西敲琴弦振动发声的意思。他鼓琴的时候,飞鸟和水里的鱼都受音乐的感应跳起舞来。上古中国的文化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修养,所以师襄、师旷、师文的这个“师”字,就是音乐师。上古政治的体制,特别看重社会音乐的教化,所以把这一类人称为师,就是领导社会的大教师之流。“郑师文闻之,离家从师襄游”,郑国有个名叫师文的人听到了,就跟师襄这个音乐师学。“柱指钩弦,三年不成章”,他这个指头特别练习过,用技巧来钩动琴弦,很努力地,很用心地那么练习,学了三年,音乐弹出来仍然不成章法。


“师襄曰:子可以归矣”,这个老师看他不行了,三年都毕不了业,就叫师文回家去吧。“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师文把这个琴推到一边,很痛苦地感叹,说我不是弹不好,也不是对于音乐的曲调不能成章。

“文所存者不在弦”,我一边在学音乐,精神跟琴弦两个不统一,脑子里想别的事。“所志者不在声”,好像又想学音乐,或者又想拿学位,心中似乎不在音乐。因此我学这个音乐三年,“内不得于心”,这个内在思想一直进不去,“外不应于器”,因此练了半天,头脑思想用到别的地方,指头在那里玩。“故不敢发手而动弦”,所以每次要我演奏的时候,胆子小,自己也没有信心,手都不敢动,手在发抖。


我们有一位同学学了古筝,十几年前到美国留学,写封信给我说人家要他上台表演,不得已啊,他就上去弹,一弹手都发抖,不晓得弹些什么。不过他说外国人反正听不懂以为发抖还是指法,很难学,很有道理的。


于是师文告诉这位老师,“且小假之,以观其后”,希望你原谅,再给我一些时日间,我再练习,看我将来如何。“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如何”,没多久,他来看老师,老师问他弹得怎么样。“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我完全成功了,弹给你听。


下面这一段是乐理,这里有我们国内的古琴专家孙教授在座,他已经做过专题演讲,我不需要多说,因为再说这个要画图,讲到《易经》上去了,所以我只大概说一下。据我小的时候听到的,唱歌或者是乐器,可以表达出来气候,现在讲的就是这个。中国古代音乐是讲宫、商、角、徵、羽五音,其实等于现在的代号Do、Re、Mi、Sol、La。“于是当春而叩商弦”,春天时他弹商音的弦,“以召南吕”,南吕是代表十二个月的历律之一,是音乐同气象关系的专有名词。这一段我先声明,就马虎说过去,简单念下去,不然要另发讲义。他说这个时候是春天,当他弹秋天那个气象的音乐时,“凉风忽至”,秋天的凉风就吹来了,这个感觉好像开了冷气一样。“草木成实”,刚刚开花的果树啊,被他音乐一弹,就结了果子。如果有这样的老师,我们这个农场果园请他弹一曲,每天都有水果收了。


“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夹钟也是律吕的名称。到了秋天,他弹春天的调子,那些枯萎的草木则重新发芽。“当夏而扣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夏天他弹冬天的音乐,就下雪了,不需要开冷气。“及冬而扣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冬天弹夏季音律时,夏天气候就来了,冰块也散开了。


“将终,命宫,而总四弦”,最后弹宫音的曲子,角、徵、宫、商、羽一齐来,“则景风翔,庆云浮”,那就不得了,气候又好起来了,天上的风云都变了,受他曲子感召空中的云都变成彩色的,“甘露降,澧泉涌”,天上降下一些甘露水,地下涌出来的水都像美酒一样,不要去买啤酒了。这都是被他音乐所感召的,整个的宇宙气象,一曲就可以把它变了。


“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他的老师师襄一听,手拍着胸口跳起来说,好极了,你弹到这个程度,那是第一等了。“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这个老师说,你今天的音乐造诣,就是师旷的弹琴、邹衍的吹箫,都没有办法超过你。师旷是古代一个有名的大音乐师,晋国人,他为了学音乐,把自己眼睛刺瞎。为什么刺瞎呢?《阴符经》上所讲的道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一句话包括很广泛。譬如一个人假使眼睛瞎了,耳朵的听觉会比平常人增加到十倍。而有些书上讲“绝利一源,用师百倍”,这两句话后来用于兵法、军事思想,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个原则可以举很多的例子来发挥,我们现在不是讲《阴符经》,只是说明师旷这个人,他为了音乐成就,自己把眼睛刺瞎,所以耳朵的听觉特别灵敏。因为眼睛瞎了,不看外面,专门训练这个耳朵,连孔子都跟他学过琴的。齐国的邹衍,是吹箫最有名的音乐师。“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他们两个要是看到你,一定收起琴箫,向你拜门了。


这一段不是光讲故事,而是说明一个人生哲学。一个人学一样东西要专一,不专一学任何东西都学不好。现在是讲到专一的问题,精神意志完全要统一才能了解,才能成就,不然没有用。


《列子臆说》《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

------------


讲中国文化,其中太多内涵,在中国诸子百家中有一本书《太公阴符经》,一般人是不大读的。

像我年轻时出来,学军事,同时又喜欢研究中国上古的兵书,读到《阴符经》里头这两句重要的话:“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一句话非常深刻。比如一个人做生意、做任何事业,都很贪的,样样利益都想贪图。其实人不要太贪。譬如我们坐在圆桌子上,前面摆的都是好吃的东西,你统统吃吗?会把你吃伤了,吃出病来,你只好放弃其它的,只吃需要的一样,这叫绝利一源。乃至连需要吃的也放弃了,你在别的方面所得到的就更多。


用到生命科学、医学上讲,我们病了,为什么要开刀呢?譬如说癌症,开了刀拿掉,就是绝利一源;譬如手坏了,切掉一只手;腿坏了,切掉一条腿,能活得更长、更好。注意“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句话的意义。


我刚才不是随便讲的,我这两三年早就准备失明了,可是因为我这种心境,加上自己修行、打坐、修养,现在反倒渐渐好转了。前两天还有在我身边的同学说,老师啊!我有信心你的眼睛一定会好。我就笑,我说很有可能,我自己现在也觉得好一点了。当然这个里头内容很多。所以说,我们眼目失明了,这有什么稀奇!记住,眼睛不好,失明了,耳朵更灵光,其他的感觉方面更加强,要发现自己生命的功能,有那么多用处。生命的功能,也是“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譬如今天我看到,你们诸位失明的朋友们,唱歌的歌声暸亮,身体动作都很好,忘记了眼睛看不见。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


中国古来的大音乐家,差不多全是瞎子。像师旷为了要使自己的音乐素养更上层楼,他觉得眼睛外视容易使精神耗散,所以将自己的双眼刺瞎,结果果然成为中国的一代音乐宗师。

这个道理也就是中国道家修持的理论——“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不见可欲,其心不乱”。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及生理,都是靠食物来补充,但又由思想、九窍消耗。而补充的永远比不上消耗的,所以人才有衰老、死亡。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


《说郛》上记载一段故事:有一位名公巨卿,听说有一个修道的人,已经活了二百多岁,还很年轻,便请他来求教修道的诀窍。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那位巨公听了以后,便说:“那还有什么意思,我何必修道”。其实,除了男女关系以外,现实人生的欲望,有些还胜过男女之间的要求,更多更大。同时,更必须了解,想要求得“长生不老”,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当然也便是阻碍修道最大的原因了。


一个人在世界上,想要学成某一门的专长,必须舍弃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何况要想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境界呢?道家的《阴符经》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如果不绝世间多欲之心,又想达到超世逍遥之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至少,我的认识是如此,此以外,就非我所知了。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东方出版社)

------------


我们学军事出身的,《阴符经》上面讲到一句话--《阴符经》是姜太公的兵书--“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譬如一个人,他耳朵听不见,眼睛往往特别好。眼睛坏了的人,耳朵感觉特别灵敏。这是个巧妙应用的道理,政治、军事、财经都用得到的。


《漫谈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