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面“璧”思過?

普通人家都是面“壁”思過,但清代皇帝卻是面“璧”思過,一個字上的不同,這個價值上的差異就相去甚遠。

話說在紫禁城養心殿正門前有一塊大玉璧,乾隆皇帝每天處理政務時,一抬頭就能看見這塊玉璧,通過面璧來休息休息精神,最重要的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什麼做錯的地方,有沒有需要端正的行為。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面“璧”思過?

養心殿 | 玉璧


面什麼不行,為啥非得是面“璧”呢?有人想到,可能是因為玉璧是古代最重要的禮器之一,是皇權的象徵。但古代玉製禮器有六:璧、琮、圭、璋、琥、璜,為什麼就非得選擇“璧”呢?

我們就先從“璧”字被造出來的過程來說一說,古人在玉璧上寄託了怎樣複雜的思想。“璧”字,由“闢”和“玉”組合,“玉”無可爭議,就是玉石的意思,而“闢”的講究就比較深遠了,要一直追溯到甲骨文中的寫法。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面“璧”思過?

甲骨文中的“闢”字,是一把錐刀“辛”和一個錐刀刻畫的符號“O”,後來又多了一個跪著的奴隸“屍”,“闢”字是由這三個符號組成,它的意思是在奴隸臉上或身上刻字。而這是古代對奴隸的一種刑罰,叫“墨刑”或者“黥刑”,黥刑是懲罰罪人的手段,目的就是要人守規矩。

能懲罰奴隸的自然都是作為奴隸主的王公貴族,因此“闢”字是代表“王法”、“規矩”的意思,很多時候也就被引申為帝王或天意。玉石從上古時期起,又被視為與天地溝通的神器,因此在和闢組成“璧”字後,所代表的含義就是“天神立的規矩”,也就是“天道”。那麼持有玉璧的王自然是要代表天神來執行天道的。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面“璧”思過?

清代 | 碧玉璧


不僅如此,因為古老的天圓地方之說,玉璧被打造成圓形,也是刻意效法天的。所以《周禮·春秋·大宗伯》中明確規定祭祀時要“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可見並不是隨隨便便一件玉器就可以供奉給天神和祖先的,也唯有玉璧能擔得起六器之首。

但璧所象徵的意義,也不是僅僅只關乎巍峨的皇權,因為它的貴重,所以同時也是賢明的象徵。荀子就有云:“問士以璧”。“士”指的是沒有當官的、在野的、隱居的那些高人、能人。如果當官了,就成了“仕”。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面“璧”思過?

如玉人生 | 和田玉青玉釘紋玉璧


“問士以璧”就是說,要向有才能的人徵求治國方略,那就應該拿璧作見面禮才方顯求賢的態度。古人尚賢,把有才有德的賢人地位抬得很高,用璧招賢,就相當於把賢人等同於天,足見古人對人才的看重,因此用璧聘賢可是一份特級的厚禮!

我們再說回來養心殿門口這塊大玉璧,雖然後世對乾隆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單從乾隆的工作態度來講,他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還常常在玉器上雕刻一些勉勵自己勤政的詩詞,包括這塊象徵天圓地方、江山社稷的大玉璧,也是他用來時時提醒自己,作為君王要勤政愛民、廣納賢才,使江山永固,令國家安泰,保人民安居樂業。


參考資料:

《君子如玉-用古文字解讀玉文化》紅旗出版社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面“璧”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