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合法化,道理都懂,但路還很長

這幾天看微博熱搜,有一條很亮眼。

同性婚姻合法化,道理都懂,但路還很長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第三次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表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次審議稿徵求意見過程中,有意見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應該寫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這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通過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共收到237057條意見和5635封群眾來信,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其中反映的主要訴求之一。

雖然只是意見建議,但消息一出,熱搜就無比熱鬧。評論區前排都是這樣的聲音。

同性婚姻合法化,道理都懂,但路還很長


而在很多官微發起的投票環節,支持的聲音也佔據了絕大多數。

今天的世界,真正做到了環球同此涼熱。

那麼多地方出現了彩虹旗,那麼多身邊的朋友公開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年輕人對同性關係早就不再陌生,把同性戀和不正常劃等號的想法也大幅減少了。

但我們都知道,網絡上表態不代表現實中擁護,對陌生人力挺不等於對身邊人接受。

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每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支持多元與包容背後,這些正確的觀念背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午的郭玉潔老師寫過一篇非虛構,名叫《七次盛大的婚禮》。非虛構簡單來說就是寫真事兒。

我截取幾段。

胡松和海晨是一對新人。婚禮前一天彩排,司儀希望新郎大聲對新娘喊出“一生一世,一篇真心”,海晨和胡松同時抱怨,太噁心了。

婚禮前一個月,胡松的父親瞞著兩位新人,把新娘的父母約到北京,說是一起吃個飯。吃完飯,婚禮的流程、生活的方向、帶孫子的分工都安排好了。

為了讓自己有面子有感覺,海晨的父親甚至把婚禮拆成了七場,分別邀請不同關係的人。海晨的父親有一位好友,見到海晨就開始哽咽。他的女兒和海晨同歲,至今未婚。握著海晨的手,他說,你做了一個表率,要以身作則,帶動這批沒結婚的姑娘啊。

這篇滿是中國式婚戀隱喻的文章,一開頭就透了底。是我賣了個關子。

現在可以揭開謎底了,胡松和海晨,一個是男同,一個是女同。他們漫長瑣碎魔幻現實的婚禮,從頭到尾都是為了向父母交待而出演的形婚記。

我們的父母輩,連催婚催生都明裡暗裡推著我們,讓他們一下子接受同性婚姻?直接地獄難度,對他們也是種殘忍。

“病”這個字,另一個朋友也提過。她家裡有兩個小孩,自己是異性戀,弟弟出櫃了。父母覺得沒人傳宗接代,一邊要求弟弟去醫院治病,一邊要求閨蜜生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隨她姓。誰願意接受這個條件,誰才能娶她回家。

弟弟質問父母,去醫院該掛什麼科?她則在父母的壓力下變成了重度抑鬱。父母呢?覺得子女不孝,人生無望。

就因為觀念不正,又無法實現,最親近的人不能相互理解,還要彼此怨懟,最終所有人都得不到自由和幸福。

親人之間,哪怕打著愛的名義做了一些不對的事,至少不會有意傷害。可要是我們翻翻社會新聞,就能看到陌生人之間,還有很多同性戀者隱瞞性取向騙婚的故事。

只有從根源上,對同性關係能夠恰當地理解,只有同性婚姻能夠被考慮、被接受、被尊重,癥結才會慢慢解開。

只不過,說時容易,做起來有多難呢?

恐怕只有依靠每一個個體,不斷更新及時的信息,不斷傳播正確的觀念,不斷給出實際的建議,不斷投身積極的行動。

比如說,讓有誤解的人知道,同性戀不是病。

同性戀平權的支持者最常說一句話:性取向是遺傳的,後天無法改變。

越來越多的研究更新了這種說法,認為遺傳、荷爾蒙、神經發育、社會變化和文化因素,都可能對同性戀的發生起作用。具體到每個人身上,確認是同性性取向的因素因人而異。

但無論怎麼說,同性戀不是病,也不需要矯正。

同性婚姻合法化,道理都懂,但路還很長


上個月,德國公佈了一項全國範圍內禁止“同性戀轉化治療法”的法律草案。如果有人希望將18歲以下的未成年同性戀者轉化成異性戀,採用強迫、欺騙或威脅等手段,將受到罰款甚至一年監禁的懲罰。

推動草案的相關人士說,參與同性戀轉化療法的人裡,自殺風險顯著增加,而“最能傷害到一個人的,莫過於告訴他,他不正常。”

還有一個更神奇的事,有些朋友可能也看過。

同性婚姻合法化,道理都懂,但路還很長


要知道,德國和美國,都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即便這樣已經政治正確的環境裡,同性戀者面前尚且橫亙著那麼多艱難,那些法律政策有待更加明晰的國家和地區,同性戀者面對的困境就不言自明瞭。

說這些不是為了潑冷水。看到同性婚姻合法化得到那麼多支持,覺得這屆網友真的很可以。但有時候,支持是容易卻短暫的,長期的關注和理解卻很困難。

就像馬拉松,提前知道路有多長,不是為了放棄,而是為了有更充分的準備。

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不論國別、職業、膚色、性別、性取向,都會承認一點:真愛面前,人人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