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已经提前15分钟叫孩子准备了,但临近出门,孩子还在慢条斯理地边穿袜子边玩玩具,一副你急他不急的样子。

以往每次急着出门,孩子几乎都是今天这样模样。然后在妈妈一催再催之下,孩子还是无动于衷,最后不得不动用了武力才解决了问题。

武力看似是暂时解决了问题,但却随之带来了更多问题。孩子的拖拉习惯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脾气也变暴躁了。


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面对还是慢吞吞穿袜子的孩子,无计可施的妈妈随手拿起沙发上的布偶,对着它诉苦:“布偶啊布偶,你知道,我今天赶着出门,可是哥哥忘记怎样穿袜子了。怎么办呢?要不要帮他穿呢?”

妈妈偷瞄了孩子子一眼,发现他正在认真听着,于是,她灵机一动。拿起另一只布偶,又说:“不会的,哥哥并没有忘记,他只是不想穿这么快而已。”

听到这里,孩子似乎想证明自己,穿袜子的动作快了起来。布偶兴奋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真的能穿着又快又好,太帅了。”

孩子嘻嘻地笑着,很快就穿好了袜子。妈妈抿嘴一笑,以前花九牛二虎之力的事,原来只需一个“游戏力”就可以。

妈妈运用游戏的魅力,用布偶模拟两个人在对话,说出孩子的心里话,激起孩子的好胜之心。妈妈不用一催再催,孩子就迅速完成了出门的准备工作。

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游戏力”在家庭教育中的惊喜效果

很多父母说,平时工作已经够辛苦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和孩子玩游戏?其实游戏力不一定是要正正经经和孩子玩游戏,游戏力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可以是你在做家务的时候,也可以是你在忙碌的时候。游戏力可以是简单的一个动作,或者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几个字的“游戏力”,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5岁的儿子临睡前走过来问我:“妈妈,我可以看一场动画片再睡吗?”

我摇了摇头,然后用一张夸张的嘴形,无声地说出“不—可—以”三个字。

儿子一本正经地学着我的样子,也用夸张的嘴形,无声地回了句:“我—知—道—了。”

没有抗拒,没有不愿意,儿子说了那句话就乖乖地去睡觉了,真是神奇。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游戏的魅力。

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游戏看似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它其实蕴含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说话处事的幽默与灵活性。游戏力是最易打进孩子心里的一种教育方式。

正如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所说:如果游戏力成为你的育儿指南,那么你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说:“我有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面对育儿上的难题,有时你只需加入一点游戏力,育儿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带点“游戏力”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拖拉习惯改善了

儿子吃饭一直磨磨蹭蹭,拖拉成性。妈妈今天没有催他,只在说话的方式上加了点“游戏力”,效果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妈妈把饭菜摆上桌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催孩子过来吃饭。而是对着孩子的玩具熊说:“熊熊,你有看到小宝吗?饭菜准备好了,但是我没有看见小宝。”

其实孩子此时只在她一米之远的沙发上,妈妈故意装着没看到他,又自言自语地说:“找不到小宝怎么办呢?饭菜都要凉了。”

此时的小宝捂着小嘴巴忍住笑,正蹑手蹑脚地走向饭桌,他已迅速融入了游戏中。妈妈还是装着没看到他,又说:“小宝还过来吃饭,不知道饭菜会不会让小老鼠吃掉了。”

那边的小宝已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妈妈假装没看到,继续上演着“找小宝”游戏。才十来分钟功夫,小宝就实现了光盘的神圣任务。

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看到饭菜被吃得干干净净的,妈妈故作惊讶地说:“怎么饭菜没有了?不会真的是有小老鼠偷吃吧?这速度好快哦!”

这时孩子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妈妈,是我,是我吃的。”还很有成就感地展示了自己吃得圆圆的小肚子。

妈妈这才恍然大悟,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吃饭很快的小老鼠啊!”

孩子得意地连连点头:“是我,是我。”

妈妈笑着伸出大拇指按在孩子的额头上,给他来个大大的称赞:“真棒!”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都对吃饭这件事充满期待,他说:“妈妈,我们今天继续玩‘找小宝’游戏吧。”

妈妈说:“好!”

几天下来,小宝吃饭变得专注起来,速度快了很多,不再磨蹭了。

游戏力就是这么神奇,无需你花多大费气去与孩子斗智斗力,你只需运用一点游戏无素,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可以。游戏力让亲子关系变得更亲密融洽,育儿也越来越轻松。


孩子拖拉成性,妈妈用一招“游戏力”,轻松破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