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大楚一朝潰敗,不是秦軍強盛而是楚國王室丟了雄心

《楚居》:"至武王乍徹自宵徙居免,焉始稱王,祭祀致福,眾不容於免,乃潰疆U之陂而宇人,焉抵今曰郢。"

楚國,自古以來就是生長在四川一帶的少數民族,一度因為國力的強盛,發展到了五百萬的人口數量,是春秋五霸中四大強國之一,也是四大強國之中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個國家。關於楚國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也就是周朝尚且還沒進入晚期之時的時候。便已經有了楚國王室的記載。在春秋五霸前期,楚人用計策將南征的周昭王埋葬在了楚地,踩著周朝的屍骨上位。可以說,春秋五霸的時代,便是楚人打開的。

八百年大楚一朝潰敗,不是秦軍強盛而是楚國王室丟了雄心

戰國時期楚國的興衰歷程

師夏制夷,以夏變夷是楚國立國的根本。

在楚人將周昭王設計坑殺了以後,就已經是走上了與周王朝對立的道路。雖然楚人得以倖免,但是楚人知曉國家的強盛,才是其他諸侯王不能進攻楚地的原因。所以楚人被迫走向了發展國家的道路。第一代楚王是開明的,知曉周王室雖然衰弱,但是他不能冒天下之大不諱去大肆宣稱取代周朝。楚國若想要擺脫山野,進軍中原,需要全新的政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楚國開始了師夏制夷,以夏變夷的強國之路(夏是華夏族的意思,而楚國多苗族,故而號稱蠻夷,也是麻痺周王朝暗示楚國不會插手中原的說法。這項政策也成了楚國強盛的立國之策。

八百年大楚一朝潰敗,不是秦軍強盛而是楚國王室丟了雄心

春秋五霸時期楚國的國策

這種做法的直接作用就是,在公元前546年,與晉國成為了瓜分中原的兩大霸主,除了齊國和秦國兩大國,其餘國家每年都需要向晉國,楚國朝貢。春秋五霸,實則為齊楚秦晉四大家,燕國與小國待遇相同。則是歷史中錯誤較大的一點。

八百年大楚一朝潰敗,不是秦軍強盛而是楚國王室丟了雄心

楚懷王在現代影視劇中的形象

未能制定應對秦國的政策是楚國的滅亡之因。

要說亂世之中,楚國那般作為已經可以算是打了九十分,如果沒有秦國那個怪獸一般的國家,春秋五霸結束的時期楚國至少也是能北吞秦地,成為拿下半個華夏大地的真正霸主。周遭的鄭國等小國加上晉國與楚國的戰爭史都是不能看的。就算能在明面上贏下一陣也會輸了後來的戰爭。但是楚國王室想不到的是,曾經最為蠻荒的西北荒漠大地,出了一個全民尚武的秦國。秦楚邊境摩擦的五百年裡,秦國不斷改良對待楚國的對策,而楚國直到春秋五霸結束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西北邊這個怪獸是遠超晉國的恐怖敵人。不得不說,王室戰略目光的短淺,未能將邊境之敵作為主要戰略,是楚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八百年大楚一朝潰敗,不是秦軍強盛而是楚國王室丟了雄心

戰國末期楚國的邊境地圖

總結

再強盛的王朝也不能忽略了周圍同樣疆域廣闊的大國。王朝或者強國最後的敵手,一定是邊境那些已經發展完全的大國。楚國忽略了秦國的野心,也未嘗不是因為楚國王室的墮落。秦國的野心,只不過是誘因,而楚國王室的腐化,才是楚國滅亡的根本。秦國能用一百年的時間,把尚武變成贏家寫在牆上的家規,為何同為春秋五霸的晉楚齊燕沒能想到?究其原因,王室的強勢與信念,才是一個國家能夠長久強盛的根本。

參考文獻:《楚居》、《楚國曆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金張許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