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在漫遊未來,小學生還在昨天

小靈通在漫遊未來,小學生還在昨天


2020年5月15日,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他寫的《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新京報》5月17日)

可以說,葉永烈先生在中國當代科學普及上居功至偉,他的逝世毫無疑問是中國科普事業的一個巨大損失,中國的科普事業仍然任重道遠,很多常識還需要繼續普及,包括科學創新精神,還需要努力培養。尤其對照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相當沉重的現實,簡直有些諷刺,幾十年前的“小靈通”要漫遊未來,幾十年後的中小學生還在日復一日地埋頭於題海,看不到未來,沒有時間去幻想未來。應試教育使得我們的中小學生一天到晚都被埋在作業堆裡,孩子們連走神遐想片刻都有點不敢,沒有時間自由自在地玩耍,更沒有時間放鬆心情看幾頁科幻作品,這樣的童年實在太沉重。腦袋裡塞滿了作業,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也就難怪想象力成了“珍稀物種”。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太“現實”了,即使科普故事也只講已經給人類帶來“好處”的科技發明——科普也不過是課業的一部分。學生沒多少機會接觸能激發想象力的科技新知識,因為考試用不著。

走出課堂大多數學生與科學也有很遠的距離。本來學生的課外時間就不豐富,又往往被家長趕進各種功利性的美術、音樂、體育什麼的培訓班,進博物館、科技館的都寥寥無幾。即使城市學校也出於安全原因,害怕組織學生集體去科技館了。我調查過一些暑假去了大城市旅遊的學生,他們要麼根本就沒聽說過科技館,要麼自己很想去,但家長因為“不知道里面有啥”,就不讓孩子去了,好像擔心孩子浪費時間似的,不捨得為此花錢買張門票。至於有科技館對孩子可能不收門票,即使當地市民也有很多不太清楚。一些在大城市生活過很多年的“農民工”對科技館幾乎一無所知,甚至不少大學生對科技館之類也毫無興趣。很多人對“未知”世界不僅充滿懷疑,甚至有恐懼感。對科幻故事,我曾聽到一些家長說,那有什麼用?那可怕的事不用小孩子操心,而是科學家們的事,是政府的事。恐懼,讓一向望子成龍的家長這個時候忘記了,自己孩子未來也可能成為科學家或者政府官員。

我在小縣城和鄉村都做過簡單的調查,中小學生很少看科普節目和科幻電影,在家上網也不看。有孩子說,網上電影全是外語,聽不懂,得看字幕,而字幕也太多搞不明白。是啊,能聽得懂的國產科幻電影少得可憐,也沒有什麼影響,基本可以被忽略。孩子們只有外國科幻電影可以選擇,卻又不太容易看明白,其結果是乾脆不看。科普圖書也很少有學生看,對科幻小說更陌生,同樣是外國的不看,中國的太少。我曾經請教過一位國內科幻作家,他也很遺憾,僅僅推薦了兩三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科幻作品。當然,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看,孩子們都忙著寫作業、讀作文選什麼的教輔書,即使有家長願意讓孩子讀課外書,也就是“有教育意義”的童話寓言,孩子看《十萬個為什麼》也有些奢侈了。青少年閱讀被功利化了。

很少甚至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科技新知識的中小學生無法領略科技日新月異的神奇,也無法理解很多科技詞彙,就覺得科幻“高深”了些。當他們遠離科學遠離科幻的時候,就容易被粗淺的玄幻所吸引。我在縣城一家售租兼營的小書店裡一本科幻作品都沒看到,連獲得“雨果獎”的《三體》都沒有。而印製粗糙內容龐雜的玄幻小說卻有滿滿兩架,還都快被翻破了。跟一些中學生交流,我發現他們對科幻一無所知,對玄幻卻如數家珍,也很喜歡玄幻類影視劇,難怪國產玄幻電影拍了那麼多。我們的很多學生對穿越未來沒什麼興致,倒是對穿越古代充滿熱情。我常常心生感慨,人家義無反顧衝向未來,咱這兒卻得意洋洋挖古墓;人家興致勃勃設計未來,咱這兒卻唸唸有詞復興盛世。


跟科學跟科幻如此陌生,甚至不會仰望星空,讓幻想飛一會兒,而終日埋頭於課本和作業,這樣的少年生活還有什麼趣味?他們會擁有自己想象而構建的奇妙美好的未來生活嗎?有人不在乎,“車到山前必有路”,但從來沒有看到的路,總在茫茫大霧中的未來,難免叫人不放心。未來,在我們的孩子迷茫的眼裡愈加渺茫。多年來我經常看到學生想象未來的作文中照搬今天父母的生活,不僅絲毫都不科幻,連稚氣天真的幻想都沒蹤影了。你給他們講科幻故事,他們竟然回你幾句“不是真的,瞎編的,騙人的”,對古代神話故事幹脆來一句“哄小孩子的”。小小年紀,“現實”到這般地步,叫人不能不感到悲哀。我跟一些同行交流,發現這甚至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學生們想象不出一個跟今天完全不同的未來。這些孩子對科學常識、對想象、對科幻世界陌生得叫人無法相信,他們對未來根本就沒有想象。也就是說,他們失去了想象力,根本就沒有看到什麼未來,也可以說,本來多姿多彩激動人心的未來對我們的很多學生卻沒有多大吸引力。

他們還能夠和“小靈通”一起漫遊未來嗎?沒有一個令他們好奇的未來,探索的路上,他們面臨的不是“未知”,而是可怕的“無知”,他們的人生方向何在?而一個喪失幻想的社會,談創新談前途談命運談未來,豈不是有些奢侈?


新聞鏈接:
http://www.bjnews.com.cn/inside/2020/05/17/728166.html

小靈通在漫遊未來,小學生還在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