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變“村村痛”?農民朋友後悔了?我們錯怪專家了?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春嬌,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

大家都知道,隨著農村地區的不斷髮展,農民朋友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而且生活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農村的基礎建設了,國家提出了幾項“村村通”的工程就是為了改善農村的宜居環境。

“村村通”變“村村痛”?農民朋友後悔了?我們錯怪專家了?

“村村通”工程最明顯的就是農村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隨處亂扔的垃圾有固定的地方了,而且對於垃圾也有了分類,雖然說現在農村的生活越來越舒服了,可是當初的“村村通”都變成了“村村痛”,村民們紛紛表示,當初就應該聽從專家的話,難道這次我們真的錯怪專家了?

“村村通”變“村村痛”?農民朋友後悔了?我們錯怪專家了?


最開始修路的時候,農民朋友們可能為了節省成本,修的路寬度不夠,原材料的成本也偷工減料,最後這些水泥道用不了多久就壞了,質量是完全不過關的,在修路的時候專家就說過,要修路就修好,不要為了省錢就節省成本,修寬一點以後也好通車,而現在就村民們心裡的一大難題,不過沒有關係,現在農村修路國家都是進行補貼的。

“村村通”變“村村痛”?農民朋友後悔了?我們錯怪專家了?


因為一開始農民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就是錢,沒錢修路只能湊,但是資金又不是很到位,修的太寬就沒有辦法修得很長,經濟不發達,只能節省成本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路修得太寬就會佔到旁邊的耕地,可能又會違反耕地佔用規則,所以這也是一個限制,現在問題暴露出來了,解決就好了,有時候專家的建議都是有用的。

“村村通”變“村村痛”?農民朋友後悔了?我們錯怪專家了?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表達的嗎?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