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來對墓葬都相當重視,尤其是選址,相信如果先人葬於一處風水寶地,一定會庇佑他的子子孫孫。若是皇帝,那更得葬於龍脈,這樣他的江山才會永續。後來,歷朝的皇陵就成了學者們研究的樣本,而秦始皇陵就一直是其中的經典課題。
這裡風水極佳,有山有水,還有著美麗的傳說,甚至,女媧曾在此煉石補天。
其實,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寢陵,除卻那令人歎為觀止的宏大規模,就是選址讓人好奇不已。當年嬴政為何要選擇此地,真是由於此地風水好,還是有其它原因呢?
有人分析,當時更多的考慮應是禮制。
秦始皇先祖的陵園都在臨漳縣以西的芷陽一帶,而秦始皇陵就在芷陽東側的驪山。由此可以解釋,古時對方位上的尊卑非常講究,《禮記》、《爾雅》、《論衡》等史籍上都曾記載,“西方”為上,是尊者的位置。
現在,已確知的秦昭襄王、秦莊襄王和秦宣太后就是葬於臨漳縣以西,故而嬴政給自己在芷陽以東找了個地方。當然,禮制是不能違背的,但驪山不論從“前有照,後有靠”來看,還是周圍的山貌環境,都極其符合墓葬的風水要求。
有了秦始皇的先例,接下來的每位皇帝,沒有誰不重視寢陵修建的。
先來說說劉邦的長陵,修建在秦咸陽宮的舊址上,是咸陽原來的最高點。風水呢?北邊是九山,漢室的皇宮——未央宮在其南邊,涇渭兩水穿過整個陵區。可見,劉邦是想看著他的子孫們如何照管大漢朝。不過,他兩個挺有出息的後代漢文帝和漢宣帝,卻是另擇了一個地方葬了自個。
劉恆的霸陵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即今灞橋區席王街辦毛窯院村,當地人稱為“鳳凰嘴”。劉詢的杜陵位於今西安市三兆鎮附近,在兩河之間,漢代舊名“鴻固原”。只是,隨著西漢的敗落,這些墓也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藏寶地”,尤其是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裝了一半的國家財富,結果,都被他人給掏空了。
可以說,歷代皇帝的寢陵沒有被光顧的算是屈指可數。
唐朝的乾陵,一般認為沒有被人光顧,這裡合葬著李治和武則天。從風水學來講,乾陵才是真正的龍穴。其依舊是按照“依山而建”,玄宮在梁山最高峰——北峰,東側是泔河,西邊是漠水。
當年,黃巢去盜墓,結果挖了一條40米深的溝,都未能找到進口。但是,沒有太多的故事說李治為何要選擇此處,看唐朝十八陵的選址,基本都會遵循“風水”中的說法,靠著山,依著水。
再後來的宋陵、明孝陵及明十三陵,都是山環水繞的好地方,山勢跌宕起伏,陵前有曲折蜿蜒的流水,體現著人和自然的融合,自然也寓意著天下祥和。
清朝對於“風水”方面的資料較多,可以藉此瞭解一下帝王們的心理活動。
單說雍正為何選擇了西陵?當時,去選址的人回來說易縣永寧山下,是真正的好風水:“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事後也證實了雍正的判斷,此處的確為“上吉之壤”。
1980年,泰陵被允許清理發掘,發現有盜洞,不過只有2米。而雍正那些葬在東陵的子孫們,卻是經歷了一場浩劫。甚至,連乾隆的寢陵——裕陵,也和慈禧的定東陵一道,在1928年被孫殿英給炸開了。要知道,在皇帝們的眼中,自己葬的好,直接和國運相連。只是,他們很少想過,也可能是不願意想,不肖的後代照樣會將這個“庇護”消耗殆盡。
如唐太宗李世民在選擇壽宮地址時,便是採納了大臣的建議,學習堯帝,“依山為陵”,這樣既省人力,又能防盜。所以,李世民的寢陵風水,按照專家的說法,就是中國帝陵中的最佳者。
但如何?
亂世中,誰去護它?
更不用說南宋的寢陵,應是所有帝陵中下場最為悲慘的,墓被盜得精光不說,連皇帝的腦袋都被割了做成了酒器。
難道真是因為風水沒有找好?
我們該如何理解“風水”?
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一般說它是自然界的力量,只是人處於自然環境中時刻得和周遭的一切相契合。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麼,若是自身的“風水”不好,會不會破壞了整體的力量?
看看那些開國的皇帝,都是老祖宗葬的好嗎,沒有自己的奮鬥和智勇,哪能奪得整個天下。只是,他們的子孫們,自以為高枕無憂,揮霍著祖上的財富,到頭來甚至屍首不全。若是將這些埋於地下的財富做點實事,應該可以改變一下國運。
其實,現在看帝王陵墓的選址,大多都是周圍環境上佳的世外桃源之所。此外,在帝王陵的選擇上多有偶然性,主要在於帝王們的喜好,畢竟,陵墓是他們的最終歸宿,至於“風水”一說,可能只是圖個心理安慰,自己哄騙自己罷了。
參考資料:
【《秦始陵園淵源試探》、《資治通鑑·漢紀》、《漢書·宣帝紀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