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从隋唐到明清,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延续了1000余年。

“天下英才皆入彀中”,作为古代选才用人的根本制度,它对稳定王朝统治和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农民起义政权的太平天国也不例外,对科举制度亦十分重视。

曾经4次应试不第的洪秀全,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科举的道路上碰壁而完全反对科举制。

相反的,在起义之初他就曾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他要亲自开科取士。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而在攻占第一座城池永安后,洪秀全就立即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宣布开科取士。

这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一共录取了40余人,而其中的头名就是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是谁,我们不必多解释。这种儿戏般的开头,也注定了太平天国科举将走向失败。

之后,太平天国连克武昌、南京等大城市,更是接连开科取士,吸纳人才。

此后,太平天国坚持开科长达十年之久,为其军事行政体制网罗了大量人才。但是,从客观上讲,被历代王朝视为立国之基的科举制度,却在实际上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反差,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的科举改革

1、降低参考标准

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席卷江南半壁,与其貌似美好的教义宣传是分不开的。

洪秀全利用舶来品“上帝教”,宣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口号,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因此,在保证科举制度公平性上,洪秀全似乎更加坚定。因为清代的科考,虽然标榜参考权的平等,但像府衙杂役子孙、乐艺人员子孙以及奴隶子孙,皆是不能应考的。

而太平天国则规定“无论何色人, 上至丞相, 下至听使, 均准与考”。或许是出于同情心,洪秀全甚至还规定,对于参加清廷科举而落榜者,经过考核,可以直接被太平天国量才任用:“天京考试, 凡清之生监, 职非天爵, 均行革除, 不材者许赴天国考拔, 量才援用也。”

洪秀全此举,显然是要与清廷打一场人才的争夺战。

但是,因为对报名者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其生源质量也可想而知。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2、增加考试频率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4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为最低一级,通过了即为秀才;通过院试者可参加乡试,通过者成为举人。

成为举人,就意味着考生身份的重大改变,甚至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范进中举后之所以会疯,就是因为举人具有诸多好处。因此,是否通过乡试,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清朝的乡试每3年为一科,如遇到重大庆典活动(如皇帝生儿子等)才多加一次,所以说,其考试频率实在不高,而难度也着实不小。

而太平天国的科举虽然多了1级考试,分为了乡试、县试、郡试、省试、京试5级,但其考试密度更高,乡试、县试、郡试、省试每年一次,而京试更是多到了每年4次。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而这4次考试的时间,竟然分别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的生日。如果不是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中途离世,那么天国的京试会多达一年6次,平均2个月就要搞一次。

而且,这4次京试并不会因诸王间地位不等而有所差别。每次考试最后均产生状元、榜眼、探花,而且他们做官的机会都是平等的。

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此高的考试频率,考选出的人才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3、改革考试内容

清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大多数以四书五经的内容命题,考察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而洪秀全则完全抛弃了四书五经,改为“自主命题”,以他撰写的上帝教经典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为考试辅导书,所考内容也均出自这些书籍和他本人的各种诏书。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降低参考标准、提高考试频率的行为,仍不失为得人心之举,而选择如此不着边际的考试内容,则是让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彻底走向了末路。

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完全对这样的考试内容不屑一顾,而那些想通过科举谋求官位者又多是大字不识的“睁眼瞎”,这样就导致了太平天国科举报名者少,而录取比率极高的怪现状。

据记载,太平天国在湖北首次省试时,入场考场还不到1000人,而最后的录取者竟多达800余名。

更有甚者,因为报名人数实在太少,太平天国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押送学子进入考场。而这些被扭送进入考场的考生,几乎无一例外全部录取。此情情景,真乃古今中外各类考场之奇景。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二、太平天国为何因科举而失败?

太平天国虽然反对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并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口号,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毁坏,更激起了无数人对它的憎恶。

后来湘军统帅曾国藩、淮军统帅李鸿章,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振臂一呼,网罗了一大批饱学之士,向太平天国发动了进攻,并最终攻灭之。

而反观太平天国,洪秀全大肆降低参考标准、提高考试频率,固然能考选一些文士为其所用,但其摒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行为,无疑是得罪了天下所有的儒家信徒,毁灭了“读书人的种子”。

为何说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间接毁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如此一来,洪秀全在天下士人的心目中,也是形象尽毁、名誉扫地,太平天国于是就站在了人才的对立面。

因为没有足够的栋梁之才,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迅速衰落,并从此一蹶不振,开始走向了末路。

所以说,科举制度不但没有给太平天国带来辉煌,反而成为其没落乃至灭亡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