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自从《鬼吹灯》、《盗墓笔记》这类小说的出现,让大家对盗墓有了很高的兴趣,同时也在疑惑是不是古墓里真的有小说和电视剧里讲的那么机关重重,那么恐怖,盗墓的人是不是也有那么厉害。

可以肯定的是盗墓这个行业存在了几千年了,古人常认为“视死如生”,认为人死了就是换一个地方继续生存罢了,所以就流行起了厚葬,把青铜器陶器什么的值钱的都放在墓葬里。

但这让有些人就打起了算盘,这么多值钱的东西,拿去换钱之后全家好几辈子都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于是就出现了盗墓这个行业。

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据考古学家推测,我国最早的盗墓活动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很快就发展壮大了,之后一直延续至今。

曾有一个墓葬有247个盗洞,最早的盗洞是在汉代,紧接着三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曾光顾过,盗墓活动如此这般,平常人都很生气更别说是帝王们了。于是就开始了帝王与盗墓贼们的斗智斗勇了。

最早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藏”,把自己的墓葬藏起来,藏在大家都找不到的地方,在外围设置很多障碍。汉代很多皇帝都采用的这种方式,他们把自己的陵墓藏起来,藏在山崖中、深山中,把陪葬品放进墓葬之后就封起来,墓碑也不立,更狠的还有把修建陵墓的工人杀了,这样谁也不知道陵墓的位置了。

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这样就能防住盗贼了吗?在盗墓圈,也有高手,他们的绝招就是“望闻问切”,此“望闻问切”非彼“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山水。虽说帝王们把自己的陵墓藏起来,但在古代还是崇尚迷信的,要找个山水比较好点的地方。秦朝认为盆地、丘陵地带比较好,有王气,到了汉朝就认为山势才是真正的王气,各个朝代的标准不同。聪明的盗墓贼就总结了不少经验。

“闻”,就是用鼻子闻王陵的气味。据说有的盗墓家族的孩子从小就会被专门训练,厉害到抓一把土闻一下就能闻出是不是王陵的味道。古时候的夯土很特别,里面掺的有童子尿糯米等,盗墓贼正是通过这种气味来辨别的。

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问”,就是盗墓贼扮成看风水的,小商贩什么的,借着和百姓谈话从而套话。中国很多带有陵字的地方,阮陵,铜陵等,这种的一般都是能说出一个和墓葬有关的故事,有的地方是藏得有帝王陵墓的。

那么通过这种方法,帝王的陵墓藏得再深也依旧会被盗墓贼们找到,那么找到之后呢?那就是“切”。

“切”,就是找出挖掘盗墓的最省力的地方。那盗墓又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情,只能偷偷摸摸的,有的盗墓贼把地底挖穿也挖不到墓葬,而有的就挖不久就能够找到墓葬,顺利的把盗洞打进墓葬,这就是掌握“切”字的精髓了。

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正是因为这些盗墓贼的存在,古代的王陵几乎都被盗的差不多了,才有了“十墓九空”的说法,那么帝王们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他们想到了“吓”,抓到就是死。比如说唐朝曾下达了命令:凡盗墓者,抓到了就是斩立决。到了明朝处罚就更加严重了,只要在山里砍了一棵树的枝桠,就要充军三千里,砍了一棵树就斩立决,还发布律例说,凡盗掘帝王坟墓者,无论是首犯还是惯犯,一律以谋反罪处罚,诛九族。

那么如此严重的处罚,盗墓贼还有吗?当然是有啊,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为了财富冒一冒险,也是值得的。

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然后帝王们就想到了第三招,把陵墓修成铜墙铁壁。女皇武则天的陵墓就用了这招,在墓门与墓道之间填塞的石条多达39层,4000多块经过特殊处理的巨石把墓室封得密不透风。那这根本就没办法打洞,盗墓贼就只能眼看着做不了什么,盗洞想打也打不通。

对于普通的盗墓贼来说确实是只能眼瞅着,但对于高级的盗墓贼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俗话说得好,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在五代的时候,节度使温韬趁着乱世召集人民把唐朝的墓盗的那是所剩无几,里面被洗劫一空。但像温韬曹操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只能偷摸地干这个事。

于是帝王们又想出新的招数了,既然你想盗,那么我就让你有来无回。开始在墓中设置各种机关,如秦始皇墓在进出口就设置了大量的机关,一旦盗墓贼触碰了机关就很容易被击杀。但年久失修,机关也会老化,所以也只能防的了一时。

盗墓:盗墓贼与帝王的斗智斗勇,到底谁更胜一筹?

其实,用得最多的还是流沙积石,在赵国王陵里面上面的椁室每隔1米左右上方就有一块大石,只要碰到一块,所有石头就会一起掉落。在郭庄村大墓里,墓室下方铺有流沙,流沙下面有尖利的石头,这就是著名的积沙墓。

像这类设有机关的墓还有很多,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墓贼们也是用尽了办法,这也才有了现在的这么多的盗墓故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已经不再流行厚葬了,国家也加大了对盗墓贼的处罚程度,可能在不久后的将来,盗墓贼会随着历史的长流一同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