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不如靠己,仗著叔叔撐腰當皇帝,結果龍椅沒坐穩腦袋還搬家

讀《南齊書卷四_本紀第四_鬱林王》

蕭道成老謀深算頗有司馬懿的風度,而齊武帝蕭賾仁厚寬和很有明君的氣度,從政治家或者統治者的角度來說這對父子是合格的,可惜他們的後代就沒有遺傳那優良的基因,從而導致了蕭齊王朝成為南朝中最短命的王朝。

靠人不如靠己,仗著叔叔撐腰當皇帝,結果龍椅沒坐穩腦袋還搬家

蕭賾是蕭道成的長子,而蕭賾的長子是蕭長懋,和父親一樣,齊武帝從一開始就重點培養和鍛鍊這位自己的愛子,從歷史上的很多事蹟可以看出來,齊武帝對於自己的兒子們來說並不是一個仁慈的父親,他曾經殺死了自己的一個兒子,唯獨對於長子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可惜天不隨人願,長子死得比他早,這點跟一千年後的朱元璋很像,都是著重培養一個後代但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愛屋及烏,齊武帝將對長子的愛轉移到了長孫蕭昭業的身上,加上年幼的蕭昭業同志也是聰明伶俐各種可愛,所以最後齊武帝放棄了考慮其他兒子的情況,轉而選擇了這位長孫,這又是跟一千年後的那位朱元璋先生很像。

齊武帝死後蕭昭業繼位,當然是很年輕的一個人,朝廷中爺爺給他安排了很多重量級的輔政大臣,有蕭曄、蕭子良、蕭鸞等人,鑑於前朝劉宋政權宗室內部廝殺厲害導致亡國,齊武帝有意選擇提拔了很多宗室內的有識之士。可惜,很多事情並不是都根據你的安排進行的,不久蕭曄、蕭子良兩位忠心耿耿且有很大威望的輔臣都去世了,朝廷的大權開始轉移到以蕭鸞為核心的一批官員手中。

靠人不如靠己,仗著叔叔撐腰當皇帝,結果龍椅沒坐穩腦袋還搬家

蕭鸞是蕭道成的侄子,從小被蕭道成所養大,也可以算半個兒子,這位仁兄從蕭齊政權建立開始就是元老級別的人物,經歷過齊高帝、齊武帝兩朝,既是宗室內部人員,又是兩朝元老,在朝在野的威望無人可及。

登基後的蕭昭業開始變得非常不成熟起來,做了許多錯事,這些事情按照史書的記載有在父親死的時候表面上哭背後尋歡作樂,將朝廷的錢隨意賞賜身邊的人,與後宮的妃子亂倫……總之,這個年僅二十出頭的孩子上臺僅幾個月,就把很多人一輩子都來不及乾的事情全部做了一遍,簡直罄竹難書,讀史到此往往會令人熱血上湧,感覺這種人不殺簡直對不起天地。

之後的故事聰明人都懂,蕭鸞這位開國功勳為了這個偉大的帝國著想,在極其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動了政變殺害了這位自己的後輩。對於蕭鸞的舉動,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感覺就是這位仁兄在蕭道成身邊太久了,很想體驗一下養父的那種大權在握廢立帝王的快感。

至於你們說蕭昭業是否真的如書上記載的那麼荒淫不堪其實根本沒有啥研究的必要,因為事實只有一個,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蕭鸞同志殺了這個皇帝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甚至更為過分的是他還殺了後面他自己所立的另外一個傀儡皇帝,然後才輪到自己上臺,這是玩廢立上癮了。

靠人不如靠己,仗著叔叔撐腰當皇帝,結果龍椅沒坐穩腦袋還搬家

現代的人對於比較近的歷史如明清時代,或者稍遠一點但比較有名的如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都耳熟能詳,事蹟也都瞭解,所以大都認為帝王是中國古代最最幸福的職業,其實細細讀一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史書就可以發現,那時候能做皇帝的,除了少數幾個開國之君及開明帝王外,很多人都只是龍椅上的擺設,而且最後都不得不接受被廢被殺的殘酷事實,這才是皇帝寶座的真實,因為這是權力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