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火了(散文)

作者:王吉友

地攤火了(散文)

一夜之間,大街小巷的地攤悄然興起,特別是到了晚上,賣小吃的,買衣服的,賣水果的,賣小孩玩具的,總之,五花八門,賣啥的都有,小喇叭錄製的叫賣聲,一攤比一攤聲大,價位也一個比一個便宜。這些昔日和城管扮演貓和老鼠的人群,膽子一下子大了起來,由偷偷摸摸,變得理直氣壯。昔日威風凜凜的城管,似乎也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他們作為城市的管理者,有時也會偶然出現在地攤前,只是勸解規範擺攤,不要影響交通,再不見提稱,爭執,收東西,甚至大打出手等不文明行為。

城管從誕生那天起,在人們心目中,好像就沒有樹立起高大的形象,往往與野蠻執法聯繫在一起。我從事記者工作20年多年,城管與小商小販,曾採訪過無數次,也許記者在某程度上,本身就是弱勢群體的代言人,所以,記者往往戴著帶有同情弱者的有色眼鏡,報道城管執法的一些不文明行為。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廣播裡,有關城管搶記者照相機、攝像機,甚至打記者的報道,也屢見不鮮。有時我在想,擺地攤者,多是城郊的農民,或者經濟拮据的人群,大家生存的權利是平等,地攤所擺的位置,並不影響城市的交通和市容,為什麼就容不下他們呢?只可惜,記者只是客觀事實的記錄者,並非決策者,只能用他們手中的筆或者鏡頭,呼籲社會關注弱勢群體,但最終的處理結果幾乎都是辭退幾個臨聘人員作為對不文明行為畫句號,令人啼笑皆非。我曾和一位城管管理者私下聊,他說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整天和小商小販糾纏在一起,也深感無奈,取締是他們的職責,他們只能按照上級的要求,執行管理責任,沒遲沒早和小商小販兜圈圈。我說為什麼不按城市人口的佈局,合理給他們規劃一片小天地呢,他說他們只負責管理,規劃是城建部門的事,不是他們的職責。

地攤火了(散文)

吃過晚飯,我喜歡在小區周圍溜達,我們小區住著一萬多人,自然是小商小販出沒的主要區域。我在一賣甜瓜的地攤前停住了腳步,看到一退休幹部模樣的老者,正在和攤主討價還價,當他拎著甜瓜離開時,像是對我說,也像是自言自語:這樣多好,方面了群眾,活躍了經濟,也增加了底層人的收入。我笑著問攤主,不怕城管了?他理直氣壯地說,有總理為我們撐腰,我們可以名正言順擺攤了。

地攤火了(散文)

我翻閱了字典,撐腰的一詞的解釋是從背後支持,比喻給予有力的支持。那麼,過去城管和小商小販捉迷藏式的貓逮老鼠,是誰在撐腰?這也許就是見風使舵,此一時彼一時吧。由此我想到,因決策者的失誤,有時可能造成重大損失,但追究責任時,只要沒把錢裝進自己的包包,往往是蜻蜓點水,這也許壯了他們不從實際出發、脫離群眾、我行我素的膽。看來,決策失誤,在某種程度上比腐敗給社會的損失更嚴重。在戰場上,指揮失誤,貽誤戰機,是要交軍事法庭審判的。

地攤是在市場,或街道馬路兩邊陳列貨物的攤子,是一種古老的貨品交易方式。可能自從人類有了商品交換,就有了地攤經濟。地攤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地攤經濟火了!

6月1日,李總理在考察山東煙臺一處老舊小區稱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於是,從激活就業力量,到滿足群眾生活需要,再到充滿溫情的城市記憶,一夜之間,地攤經濟火遍大江南北,各行各業蠢蠢欲動。

我瀏覽網頁,人們對地攤經濟還是持兩種態度。反對者認為:地攤經濟往往是沿街為市,會給城市環境衛生和城市管理都帶來了巨大壓力,不應放開。支持者認為:不能因為地攤經濟存在管理難度就搞一刀切,取締地攤經濟。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在不影響城市管理的前提下,讓地攤經濟與人民群眾的生活並存,這本身就是一道城市治理的大考題 。

我作為一名記者,令我欣慰的是:中央文明辦明確規定,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地攤旁,我不時地彎腰拿起自己感興趣的物品看看,滿意時也順便買幾件。我感到,滿大街通明的路燈,燈光也柔和了許多,往日人們匆匆的腳步,也悠閒了許多。城市充滿繁榮、和諧和溫馨的情調。

擺地攤,其實是社會留給窮人的最後一條出路。

2020年6月11晚於渭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