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俗稱二月二,又名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而在明清時期則把“二月初二”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

二月二時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洗龍頭,以求一年吉祥和豐收。那麼除了以上所說的習俗之外,二月二這天還有哪些飲食習俗呢?

吃春餅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二月二這天,北京一帶有吃春餅的習俗,俗稱“吃龍鱗”。比較講究的是食用的時候要搭配合菜,即將瘦肉絲,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蔬菜炒制而成的,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搭配甜麵醬,配上大蔥與合菜,捲成筒狀食用。

吃豬頭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民間素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農家殺年豬,多在正月裡基本食盡,“惟餘頭蹄,於是日煮食之”,人們以豬頭祭龍頭,食豬頭為龍抬頭。

吃餃子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龍抬頭吃餃子,代表好運的意思。

吃餛飩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二月二”這一天要吃與龍有關的食物,“餛飩”又被大家稱為龍眼,所以要吃餛飩。民間稱之為“吃龍眼”。

吃麵條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吃麵條叫“吃龍鬚”,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吃炒豆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春節過後農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鑑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裡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這個習俗又叫“金豆開花”,於是,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吃芥菜飯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在浙江溫州地區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據說古時候,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因此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吃撐腰糕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剪龍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的習俗?

二月初二,蘇州人要吃撐腰糕。撐腰糕,其實是用糯米粉製作成扁狀、橢圓形的塌餅,其中間稍凹,如同人腰。以前,農民一年到頭在田地裡勞作,認為吃了這種糕,才能在黃梅季節中幹農活時腰桿不痠痛,所以叫撐腰糕。古有詩云:“片切年糕作短條,碧油煎出嫩黃嬌。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娘少細腰。”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除了小編所說的這些習俗之外,朋友們,你們家鄉那裡還有什麼樣的習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