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晚年很孤寂的一首詩,已無豪邁灑脫,詩中只剩孤獨

說起唐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名字,李白也是我們從小到大最熟悉的詩人之一。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是唐朝的浪漫主義代表詩人,有“詩仙”之名。

生活在安定繁華的年代,李白的詩中多是“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之類的山河美景,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放灑脫,少有杜甫詩中的滄桑之感。

李白晚年很孤寂的一首詩,已無豪邁灑脫,詩中只剩孤獨


但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李白在晚年作的一首詩,詩中沒了以前的豪邁灑脫,取而代之的是難以言說的孤獨。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作這首詩時,李白已經快到花甲之年,也是李白離開長安的第十年。在那之前,李白已經經歷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入獄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

他第七次來到宣城,沒了昔日友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也沒了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只有他獨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之後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寫出了詩人內心的傷心之感。

李白晚年很孤寂的一首詩,已無豪邁灑脫,詩中只剩孤獨


天空中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惆悵,“閒”寫出了孤雲離去的過程,讀者在品味孤雲離去的狀態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無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一句中用了擬人手法,鳥和雲都已經各自散去,詩聖詩人自己凝望著敬亭山,反而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在看著他,雙方遙遙相望。

“相看”兩字也點出此時山同“我”一樣,此刻都是孤寂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詩人淒涼的處境顯露無疑。

在整首詩中,詩人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並且將敬亭山擬人化,十分生動。在這其中,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這首詩中的李白和我們平時獨到的李白大不一樣,也許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多,對待人生也會有不一樣的感悟,年少時的輕狂和激情也會有所改變。

繁華落盡之後,唯有孤獨永恆;閱盡千帆後,內心也會更加平靜。

李白晚年很孤寂的一首詩,已無豪邁灑脫,詩中只剩孤獨


李白性格豪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的詩中有對名山大川的讚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

同時,李白也會在詩中強烈地表現自我,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卑不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的堅定自信。

從青年時代起,詩人就懷著用世的熱情和“濟蒼生、安社稷”的功業抱負,積極投入現實的懷抱,期待政治上有所作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斷碰壁,一再受挫。

從李白的詩中,我們能看到壯美秀麗的祖國江山,也能感受到他的自信灑脫和窮厄憤怒,這樣的人生態度也會對我們有激勵和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