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音樂學習的筆記

❤ “兒童的耳朵容易受影響,要給予正面的,肯定的建議。早期的信念會給他們留下長久而深遠的烙印。”(有句話說父母的嘴是開過光的,很靈。說什麼是什麼。學了催眠之後更堅信父母是孩子的催眠師,要學會善用積極肯定的言語,這強過給孩子在外報數個培訓班。)

❤ “真正的教育不可能是由外界擠壓注入的,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將貯藏在內心無限的智能自然地引導出來。”

❤根據教育專家和腦神經專家的研究結果,從胚胎著床胎兒出生一直到兩歲,這段時間是孩子接受“聲音”(如語言,音樂)影響的黃金期,兩歲到五歲屬於次黃金期。


❤孩子像是一張白紙或者海綿,你給她什麼,她就吸收什麼,而且學習的年齡越小,對她一生的影響越大,藝術教育尤為如此。

❤學樂趣前所需的基本音樂能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如對固定拍子的感應、對音量強弱的感應、對音色明暗的感應、對聲音高低的感應、對速度快慢的感應、對力度大小的感應,等等。這些能力如同蓋房子的地基,從表面上看不到,但卻深深影響房子將來的穩定性,特別是當兒童在進行音樂認知活動(如認識音符、認識節奏、彈奏樂趣等)時,也不許讓他們從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對音樂更長久的理解和興趣,並明白音樂的真正價值。這樣學習才能持久。

❤千萬別把音樂學習當成種技巧來反覆訓練,先把音樂(聽音樂)當成種生活享受。在家多聽音樂,出門多欣賞舞蹈表演、音樂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最好的學習場所。

❤家長可以自己給予孩子音樂薰陶,在任何年齡開始都不嫌早。

❤不過分干涉孩子,不苛責孩子,父母適度的提供給孩子地所該認知的教育,並給其自由寬鬆的成長環境,充分發揮孩子自身的積極性,她取得的成績會超出你的想象。

❤最好的“管”,是“潤物細無聲”。管孩子,不是以家長的身份去命令他,強迫地,而是要言傳身教,在生活的細節處去影響孩子、改變孩子。

❤最高明的“管”是讓孩子自己管自己。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概性,放發其責任心。當一個孩子發自內心想做一件事情時,需要您做的就是信任她!

❤一個好的“顧問”不干涉,不批評; 多鼓勵,多幫助。

❤孩子去學琴,家長的心志首先要調整好。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要對自己的孩子的各種能力有所瞭解,不能太急躁,不要有不當的期望。別對孩子有錯誤的幻想。不當的期望就會帶來錯誤的幻想,例如,看到朋友的孩子學得很好,就理所當然認為自己的孩子也要學得好。不能只給孩子找老師、找樂器。在家裡“製造”音樂環境很重要。要陪著孩子起成長。在家就能幫助孩子。

❤要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調動她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是隨時隨地地聽音樂,這個絕對是捷徑!


❤ “聽”音樂應該成為幼兒音樂教育過程的第一步,且最重要的一步! 一定要先於學習“樂器”。“聽”音樂的教育做得好,在往後的學音樂過程中,孩子、老師、家長都會輕鬆很多,也比較容易踏上成功之途。

❤作為家長,特別是母親,您所做的,或者沒做的,都將對孩子產生終生的影響。

❤除了睡眠時間外,可以隨時、隨地放音樂給孩子聽。不必要要求孩子“坐著”安靜欣賞。聽音樂時,音量不要太大。同一首曲子可以反覆聽。

❤嬰幼兒時期,可以選定幾首音樂作為特定的音樂。

❤身為父母,我們要知道在孩子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大能對他們的音樂意識的灌輸、培養得越多,就越能增強他們的天賦的強度,這項責任意義重大。


❤ ❤ ❤ ❤ ❤ ❤ ❤ ❤

幼兒園上學沒有多久,橙子就天天唸叨著要去學鋼琴,應該是在學校看到老師彈學覺得有趣。到培訓班諮詢了下,說要滿四周歲才接收。於是等了滿4週歲就給她報了名。

會同意橙子學鋼琴,只是想她以後會欣賞音樂,讓生活多些情趣。就像她畫畫一樣,只想她能隨心所欲的去畫,享受這畫畫的過程。而不是希望她能畫得有多逼真。彈琴也不需要一定要考多少級,但是一定要很享受彈琴這件事。

學校只是知識技巧的傳授,多少有些乏味。而要孩子保持長久的興趣和熱情,需要父母給予的環境。我是一個純樂盲媽媽。五音不全,去KTV永遠都是那個負責吃的人。那麼我能為橙子做點什麼呢?


學琴首先需要識別五線譜。買了套五線譜識別的書,結合塗色,貼紙,邊玩邊學,孩子還是蠻有興趣的。然後用A4紙打印很多五線譜的線,和橙子一起玩塗鴉。正好小妞喜歡畫。


下課了,讓她教我老師教的。第二節正課後,她教我在五線譜上畫DO打,RE打。感覺蠻有意思。

而要保持長久的興趣,還需要更多的輸入。直接把牛聽聽裡面的音樂收藏全部換成鋼琴曲,這樣沒事就多聽聽,陶治下情操,感受下音樂。

平時看到綜藝節目裡面的唱歌什麼的喊她一起看, 然後和她一起識別裡面的樂器。


藝術培養任重道遠。作為家長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