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中國在世界上是公認的茶業發展大國,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氏嘗百草的那個時間,茶葉以及茶業的發展歷史都是非常悠久的,每個朝代對於茶都有一定的喜好和喜愛,但真正使得茶業發展起來的時期是唐朝,最繁盛的時期是在宋朝。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茶葉發展的規模是歷史上其他朝代不能比得上的,主要是其三大特徵的優勢,這三大顯著的特徵使得宋朝的茶業發展一騎絕塵,那到底是什麼樣的三大特徵呢?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一、宋朝與吐蕃茶葉貿易頻繁,茶業軍事作用加強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在歷史上是眾所周知的,與少數民族的緊張關係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在茶業經濟的發展上,少數民族對於宋朝的態度就好很多,尤其是宋朝與吐蕃的茶葉貿易十分頻繁,甚至到了用茶葉可以換到戰馬的地步。

所以我認為宋朝茶業發展的三大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宋朝與吐蕃茶葉貿易頻繁,茶葉的軍事作用加強了。

數民族由於長期生活在草原之上,食物結構比較單一,都是一些牛羊肉,長期食用,就算再怎麼變換做法也會吃膩的,但是因為在草原上沒辦法改變食物結構,因而就需要茶葉來幫助其部落解決這一問題。

茶葉有很好的解膩作用,而草原上的茶葉並不多,因而就需要與宋朝進行茶葉貿易,貿易最頻繁的當屬吐蕃了,每年的茶葉交易量都抵得上宋朝一年的飲茶量了,由此可見,少數民族尤其是吐蕃對於茶葉的需求。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它的經濟是以遊牧經濟為主的,受自然條件限制比較大,經濟自然發達不到哪裡去,而與宋朝的茶葉貿易是斷不可能減少的,因而就出現了茶馬貿易,大體意思就是說宋朝用一定量的茶葉來與吐蕃交換一定量的戰馬,這樣的貿易符合雙方的利益需求。

但是有人會說,以物換物是落後的交換方式,怎麼能證明是宋朝茶葉繁榮發展呢?茶馬貿易並不是單純的以物換物,而是基於宋朝積貧積弱的情況下,用茶葉買戰馬一方面可以減少錢財的流失。

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宋朝的"錢荒"進一步擴大,以至於危害國家財政,因此也就實行了很久,就是每年都會因為茶馬比價也就是用多少茶葉換多少戰馬進行爭吵,進而開始一段膠著的談判。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為了能夠順利地將茶葉賣出並獲得軍事資源,在茶馬比價上,宋朝政府儘可能的給吐蕃提供了便利。

首先是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換購,也就是好茶換好馬,其次是宋朝也會換位思考,茶葉的價格是否符合吐蕃商人的利益,例如元豐六年五月戊寅提舉陝西買馬司言:"階州增茶價,恐蕃部馬不至,乞量增馬價。"

皇帝就下詔書說還是按照以前的價格進行交易,如果吐蕃不願意的話,那就只能給予他們一些金錢和布帛作為補償了,由此可見,茶葉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賣出,更多的是要換回軍事資源,因此,茶葉的軍事作用也就加強了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宋朝在對外關係上與少數民族水火不容,但由於茶葉的出現,將本來一發不可收拾的關係逐漸緩和,解決了宋朝部分的軍事問題,與吐蕃的茶馬交易更是給宋朝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資源,因而可以說特徵之一是茶葉及茶業的軍事作用逐漸加強了。

二、茶葉種植規模擴大,全社會形成一種愛茶之風

宋朝之前,茶葉僅僅是上層貴族娛樂消遣的飲品,而到了宋朝以後,由於技術的發展,茶葉的種植規模擴大,茶葉的成本有所降低,經濟發達的宋朝,百姓的購買力也有所提高,因而茶葉也逐漸進入下層社會,全社會都對茶葉有了新的認識。

所以我認為,茶葉種植規模的擴大,使得茶葉的獲取更加容易,價格更加實惠,以至於全社會都形成了一種愛茶之風,這是宋朝茶業發展的第二個顯著特徵。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宋朝的茶葉規模能夠如此之大也離不開唐朝時期茶葉產地的發展。在唐朝的時候,茶葉產區非常廣泛,還形成了區域化的產地,並且還有專業化的產地,茶葉的產量成倍增長,如在徽州、湖州、睦州等這些地方,都成為了上好的茶葉產地。

徽州祁門縣,《全唐文》是這樣記載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四五千人的一個地方,大概有十分之六七的人都在從事茶葉生產,另外還出現了早期的家庭茶葉生產形式。

例如《太平廣記》是這樣記載的在唐天寶年間,有個人叫劉真清和他二十個徒弟一塊在壽州做茶。由此可見,在唐朝時,茶葉的生產已經進入了一個較為繁榮的時期。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到了宋朝以後,茶葉生產規模只增不減,東南沿海地區的淮南、福建茶葉也逐漸有所發展。朝廷還在建州設立了"北苑龍焙",就是專門烘培茶葉的機構,這就說明了當時的東南地區已經成為了茶葉生產的重要基地了。

宋朝繼唐朝開江南廣袤土地之後,繼續向嶺南開發,茶農在山區開墾"梯田",廣種茶樹。如廣東南雄、循州等地。茶葉生產基地的擴大,直接導致了茶葉產量的增長,例如在徽宗大觀四年,全國計4600萬人,人均佔有茶0.5kg以上。如此一來,茶葉的價格開始下降,成為普通平民百姓都可以購買的飲品。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茶葉也不僅僅是飲品,還有很多別的作用。例如唐人孟詵在《食療本草》中亦有類似見解:"茗葉利大腸,去熱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氣。"意思就是說茶葉可以通便,讓氣息更加通暢。這就在說明茶葉不僅可以提神醒腦,還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疾病。另外宋人虞載認為茶還有治療頭痛的功效。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 飲茶主要用來幫助消化,大文豪蘇軾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大致意思就是飲茶能夠解膩,世人是不能缺少茶的。宋朝茶葉主要用於供人飲用,但也用於其他方面,例如夏天可用來驅除蚊蠅。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由此可見,茶葉得到量產以後,成本降低,百姓發現了茶葉很多的作用,愛茶之風自然而然就興起了。

茶葉的產量逐年增加,價格逐年下降,作用被百姓們一一發現,更多的百姓愛上了飲茶,愛茶之風的興起就成為了宋朝茶業發展的第二大顯著特徵。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三、宋朝茶葉種類大量增加,鬥茶文化逐漸興起

宋朝茶業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茶葉產量的增加,還體現在茶葉的種類大量增加,以建茶最為突出,鬥茶文化也逐漸興起,成為宋朝茶業發展的又一大顯著特徵。

由於茶葉生產基地的擴大,茶葉生產的種類也與日俱增,各種各樣的茶葉都有所出現,在眾多茶葉產地中,"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

建茶因產於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主產於建安縣北苑鳳凰山,因"取象於龍鳳,以別庶飲,由此入貢"的北苑龍團鳳餅茶而聞名於世,宋徽宗雲"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

所以,能喝到建茶之人絕對不一般,而愛茶之人也常常為能嘗一口建茶為榮,雖然茶葉的價格比起前朝已經算是比較低廉的了,但是好茶的價格仍然很貴,仍然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消費得起的。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為了能夠在嘗一口好茶,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上層貴族都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了鬥茶文化。"鬥茶"文化始於唐代福建建安一帶,唐人馮贄撰《記事珠》稱"建人謂鬥茶為茗戰"。北宋中期以後,逐漸向北方傳播,並很快風靡全國。

宋代鬥茶大致需要經過灸茶、碾茶、羅篩、候湯、盞、點茶、品評幾個步驟。這些步驟十分繁瑣,稍有不慎,一步錯,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但是鬥茶勝利後的獎品對於愛茶之人來說吸引力是巨大的,那就是喝一杯建茶,為了這一杯建茶,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要苦練茶藝。

建茶冠絕宋朝的茶葉種類,為了能夠品嚐難得一見的建茶,鬥茶文化有所發展,逐漸風靡全國,因而鬥茶文化的發展也成為了宋朝茶業發展的第三大顯著特徵了。

什麼樣的三大特徵,使得宋朝茶業發展一騎絕塵?

四、結語

茶業的發展在宋朝達到最頂峰的狀態,逐漸有了三個顯著的特徵。首先是因為宋朝與少數民族的茶葉貿易十分頻繁,尤其是與吐蕃的交易,茶馬互換,逐漸使得茶葉的軍事作用加強了。

其次是茶葉不再作為一種奢侈品僅僅在上層社會傳播,而是隨著茶葉生產基地的擴大,產量不斷提高,價格也變得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費起的了,並且,充滿智慧的古代百姓們還發現了茶葉除了作為飲品的其他保健作用,全社會逐漸形成了一種愛茶之風

最後是,因為茶葉種類的與日俱增,好茶千金難求,為了品嚐建茶的味道,鬥茶文化有所發展,逐漸風靡全國,這就是我認為的宋朝茶業發展的三大顯著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