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经书,其中蕴含着无穷道理,被人们誉为万经之王。

在《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即使是天底下最柔软的事物,也能影响天底下最刚强的事物,没有固定形态事物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事物。有时候无言的劝教更能体现其作用,这就是“无为”的好处。以柔克刚,是事物的一种规律,也是一种大智慧。

《道德经》: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不难发现,在《道德经》中老子用水来比喻以柔克刚的道理,因为水是柔软的,同时也是有力量的,它能适应各种场地,它具有包容万物的特性,所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懂得以柔克刚的智慧,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一次次的冲突与争吵。

在老子看来,“柔软”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有智慧的处世之道,能用最小的力量击败最强的力量,这才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当我们发现用强硬的方式处理事情而毫无用处的时候,不妨转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既然刚强的方式不行,是否可以用另一种比较柔和的方式处理呢?有时候“柔”的方式更能让人心服口服。

《道德经》: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生活中亦是如此,很多时候柔和的处理方式会避免许多没必要的争吵。以柔克刚关键就体现在一个“柔”字,如何“柔”怎么“柔”也是一种智慧,它不是一味的退让和妥协,而是有技巧性地用一种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道德经》: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如果双方都是以强硬的态度以对,那么只会让矛盾升级,最终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有一方用婉转柔和的方式和对方沟通,先不说可不可以解决矛盾,最起码能让双方心平气和坐下来不让矛盾愈演愈烈。

大家静下心来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对方身上,大家可以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经》: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很多时候并不是说话大声、大力拍桌子就能让别人听从你的意见,如果这样能解决问题,那么我相信别人拍桌子拍得比你还响。虽然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坚持的想法是对的,可以理直气壮,但千万不可妄想用气势让人屈服。

你懂的别人不一定懂,如果你不解释只是一味强硬让别人接受,即使别人迫于压力表面屈服,但是内心还是对你有诸多不满的,这并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

《道德经》: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以柔克刚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有时候适当避其锋芒,与人巧妙周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