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姐姐拒養兩歲弟弟居然敗訴:你的想法,憑什麼別人來買單?


01


兩年前,一對靠低保生活的中年夫妻,終於如願以償的在二胎抱上了“兒子”。

兩年後,大女兒剛剛畢業,這對夫妻便以身體和經濟為由,讓大女兒來撫養小兒子。遭到女兒拒絕後,這對父母把大女兒告上了法庭,沒想到法院居然判大女兒敗訴。

姑且不論,這對父母是否早有預謀,但大女兒剛剛畢業,經濟上也不可能多寬裕,況且日後還要結婚,要撫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人生是何境況尚是未知之數,卻要替父母挑起這麼重的擔子,真是替她心累,同時也心酸。

據悉,這對父母原來光是供養大女兒就已經十分吃力了。

既然如此,卻還要冒著經濟條件的有限和“高齡”的風險產子,難道他們認為,他們日漸衰老的身體和很難變更的經濟狀況,會讓他們有比供養大女兒更多的資源來撫養小兒子嗎?

還是他們只管享受自己的“兒女雙全”,不管孩子們的境況如何?

就這樣,為了全他們自己的慾望,兩個孩子的命運堪輿:小兒子年紀尚幼,父母無錢無力照顧自己,姐姐能力也十分有限;大女兒在剛剛開始工作就背上了巨大且沉重的負擔。

這是妥妥的“道德綁架”,這次還有法律做後盾。


02


詩人餘秀華曾經因為成名後和丈夫離婚受人詬病。

餘秀華出生時缺氧,導致行動不便。高中輟學後,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與自己毫無感情的人。這人不僅品行不端,還經常家暴餘秀華……

幸而餘秀華堅持自己的夢想,不停地寫詩。成名之後,立刻拿出十二萬分的勇氣結束了這段令自己崩潰的婚姻。

可是卻因此招來了一些人的諷刺,甚至侮辱。直到餘秀華反擊“有種你嫁給他”,才讓這些人閉了嘴。

現今社會,有些當婆婆的,在兒媳婦年輕時各種挑事,讓兒媳婦受盡委屈,年老生病需要人伺候時,想起兒媳婦來。

這種情況下,兒媳婦能任由自己的丈夫對婆婆出錢出力已是大度,更遑論其他。但總有好事者此刻出來對兒媳婦指手畫腳,企圖逼兒媳婦寬容孝順婆婆……

可是當初兒媳婦受盡欺侮,受盡委屈的時候,卻不見這些人“仗義執言”,事後跑來充好人,反正他們不用親自上陣伺候那個婆婆,卻弄得兒媳婦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03


實施“道德綁架”的人,其目的在於侵奪他人的利益甚至合法權益,俗稱佔便宜。

比如上面所說的那對強令女兒幫自己養兒子的父母,自己該盡的義務推給剛成年不久的女兒,既能兒女雙全,還不用承擔父母的責任跟義務;還有那些欺負兒媳婦的婆婆,對兒媳婦既沒前二十年的生養之恩,又不肯在兒媳婦進門後當一家人那樣疼愛,沒有個當老人的樣子,老了病了想端起老人的架子了。

我們每個人該守好自己的界限,做好自己的本分: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儘自己該盡的義務,同時主張自己該享受的權利。

有些事如果不願意盡義務,也別指望用“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謀取利益。

如果一個人去菜市場拿人家的菜卻不願意給錢,那不是明搶是什麼?難不成是賣菜的不肯同情這個人老弱病殘?

雖說人與人相處不是斤斤計較,不是等價交換,但人心都有一杆秤,付出的人總會收到回報。


如果沒有必要,我們也不要做那“好事之人”,因為那同樣惹人厭。

那些好事的旁觀者,尚不明真相,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別人指手畫腳,勸別人大度……不過是慷他人之慨、行他人之善,他們自己反正不用付出什麼。這種行為說得好聽點,是偽善,說得難聽點,叫是非不分。

世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尺子,但不一定合適用來揣度,甚至衡量他人的生活。

況且,不是所有傷害,都值得被原諒,要不要原諒應該由當事人說了算。

對那些不明真相,就充當好人,勸人大度的,我們還是敬而遠之,讓TA自己大度去吧!


01


兩年前,一對靠低保生活的中年夫妻,終於如願以償的在二胎抱上了“兒子”。

兩年後,大女兒剛剛畢業,這對夫妻便以身體和經濟為由,讓大女兒來撫養小兒子。遭到女兒拒絕後,這對父母把大女兒告上了法庭,沒想到法院居然判大女兒敗訴。

姑且不論,這對父母是否早有預謀,但大女兒剛剛畢業,經濟上也不可能多寬裕,況且日後還要結婚,要撫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人生是何境況尚是未知之數,卻要替父母挑起這麼重的擔子,真是替她心累,同時也心酸。

據悉,這對父母原來光是供養大女兒就已經十分吃力了。

既然如此,卻還要冒著經濟條件的有限和“高齡”的風險產子,難道他們認為,他們日漸衰老的身體和很難變更的經濟狀況,會讓他們有比供養大女兒更多的資源來撫養小兒子嗎?

還是他們只管享受自己的“兒女雙全”,不管孩子們的境況如何?

就這樣,為了全他們自己的慾望,兩個孩子的命運堪輿:小兒子年紀尚幼,父母無錢無力照顧自己,姐姐能力也十分有限;大女兒在剛剛開始工作就背上了巨大且沉重的負擔。

這是妥妥的“道德綁架”,這次還有法律做後盾。


02


詩人餘秀華曾經因為成名後和丈夫離婚受人詬病。

餘秀華出生時缺氧,導致行動不便。高中輟學後,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與自己毫無感情的人。這人不僅品行不端,還經常家暴餘秀華……

幸而餘秀華堅持自己的夢想,不停地寫詩。成名之後,立刻拿出十二萬分的勇氣結束了這段令自己崩潰的婚姻。

可是卻因此招來了一些人的諷刺,甚至侮辱。直到餘秀華反擊“有種你嫁給他”,才讓這些人閉了嘴。

現今社會,有些當婆婆的,在兒媳婦年輕時各種挑事,讓兒媳婦受盡委屈,年老生病需要人伺候時,想起兒媳婦來。

這種情況下,兒媳婦能任由自己的丈夫對婆婆出錢出力已是大度,更遑論其他。但總有好事者此刻出來對兒媳婦指手畫腳,企圖逼兒媳婦寬容孝順婆婆……

可是當初兒媳婦受盡欺侮,受盡委屈的時候,卻不見這些人“仗義執言”,事後跑來充好人,反正他們不用親自上陣伺候那個婆婆,卻弄得兒媳婦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03


實施“道德綁架”的人,其目的在於侵奪他人的利益甚至合法權益,俗稱佔便宜。

比如上面所說的那對強令女兒幫自己養兒子的父母,自己該盡的義務推給剛成年不久的女兒,既能兒女雙全,還不用承擔父母的責任跟義務;還有那些欺負兒媳婦的婆婆,對兒媳婦既沒前二十年的生養之恩,又不肯在兒媳婦進門後當一家人那樣疼愛,沒有個當老人的樣子,老了病了想端起老人的架子了。

我們每個人該守好自己的界限,做好自己的本分: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儘自己該盡的義務,同時主張自己該享受的權利。

有些事如果不願意盡義務,也別指望用“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謀取利益。

如果一個人去菜市場拿人家的菜卻不願意給錢,那不是明搶是什麼?難不成是賣菜的不肯同情這個人老弱病殘?

雖說人與人相處不是斤斤計較,不是等價交換,但人心都有一杆秤,付出的人總會收到回報。


如果沒有必要,我們也不要做那“好事之人”,因為那同樣惹人厭。

那些好事的旁觀者,尚不明真相,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別人指手畫腳,勸別人大度……不過是慷他人之慨、行他人之善,他們自己反正不用付出什麼。這種行為說得好聽點,是偽善,說得難聽點,叫是非不分。

世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尺子,但不一定合適用來揣度,甚至衡量他人的生活。

況且,不是所有傷害,都值得被原諒,要不要原諒應該由當事人說了算。

對那些不明真相,就充當好人,勸人大度的,我們還是敬而遠之,讓TA自己大度去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