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國軍為什麼率先發起進攻

最近幾天,電影《八佰》的熱映,引起了許多人對抗戰那段血與火的歷史的回憶,故事背景就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

後代歷史學家經常思考的是,1937年,國軍為什麼在上海組織了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國軍為什麼率先發起進攻

淞滬會戰的進程分幾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國軍率先向駐上海的日軍發起進攻,一改過去的防禦姿態。

日軍為什麼在上海有駐軍呢?

這是因為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當時19路軍奮勇抗戰,但蔣介石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江西去全國各地的紅軍身上。所以,1932年5月15日,中日雙方在滬簽訂《上海停戰協定》,協定中居然規定上海及蘇州、崑山地區中國無駐兵權,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而日軍可在上海地區駐兵。

1937年的七月,日本在上海虹口楊樹浦有海軍陸戰隊約3000人,控制著上海進出的港口要道。

淞滬會戰,國軍為什麼率先發起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要不要在上海打一個大仗,是當時國民政府首先考慮的問題。

當時日軍已在華北展開全面侵華進攻,但上海相對來說並非日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從日軍在上海的駐軍數量就可以看出來。

國軍刻意要在上海與日軍決戰,有以下幾個考量:

1、從整體實力來看,當然是日軍強、國軍弱。但是從上海的情況來看,日軍最開始在上海的駐軍,只有海軍陸戰隊3000人,國軍完全可能集中優勢兵力吞掉這3000人。

2、如日軍主力增援上海,就與日軍在上海決戰。華中地區江河縱橫、水網密佈,不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展開。而上海可依託城市,軍隊集結和後勤供應國軍有優勢。

3、上海當時號稱“東方巴黎”,當時的經濟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在上海與日軍打一仗,可引起國際上的注意,喚起國際上的同情。

淞滬會戰,國軍為什麼率先發起進攻

淞滬會戰後面的戰爭進程,雖然並不如戰前所預料,國軍也未能在主動性進攻中將日軍的3000海軍陸戰隊消滅,但也成功地將進攻華北的日軍主力,拖進到上海,打了一場至少在人數上國軍佔優的會戰。

淞滬會戰,國軍主動進攻的勇氣是值得讚賞的。

淞滬會戰,國軍為什麼率先發起進攻

參考資料

1、《上海1937,法新社記者眼中的淞滬會戰》,(丹麥)何銘生,西苑出版社,2015年1月版

2、《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張洪濤著,團結出版社,2005年3月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