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般的淞滬會戰,佔據優勢的國軍三次被叫停進攻,埋下慘敗隱患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中日兩國在上海大打出手。但是在這場主力大決戰的殊死搏鬥中,張治中竟三次叫停中國軍隊全面進攻。中國軍隊8月份先發制人的優勢瞬間喪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謎一般的淞滬會戰,佔據優勢的國軍三次被叫停進攻,埋下慘敗隱患


八月十四日上午,中國空軍開始向黃浦江上的日艦實施轟炸。到下午三時,張治中下達總攻命令。中國軍隊向駐守在上海的三千多海軍陸戰隊發起全面進攻。日軍則憑藉臨時構築起來的工事與中國軍隊抗衡。日軍飛機也開始向我軍攻擊,雙方炮兵你來我往。攻防戰激烈異常。


謎一般的淞滬會戰,佔據優勢的國軍三次被叫停進攻,埋下慘敗隱患


這次戰役的指揮官是張治中將軍。張治中,字文白,安徽巢湖市人。辛亥革命時在揚州參加了反清起義。隨後就讀保定軍校,1916年畢業於第3期步兵科。畢業後的張治中參加了護法運動,並且在1924年成為了黃埔軍校學生總隊長。

張治中參加了北伐戰爭、中原大戰,還率領第五軍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張治中就已經預見到日本將對上海動手。所以張治中一直秘密在華東進行抗戰準備。現在,他的準備終於派上用場了。


謎一般的淞滬會戰,佔據優勢的國軍三次被叫停進攻,埋下慘敗隱患


八月十四日這一天時間裡。雖然因裝備的差距,中國軍隊推進艱難。但是憑藉人數優勢和前期準備,還是在日軍身上咬下來一塊肉。隨後,日軍的防線已經多處被撕開了口子。但是日落時分,張治中突然接到了國民黨軍委會發來的停止進攻的命令。而在此前十三日,張治中已經連續接到了兩次不得進攻的命令。正是這一天,日軍就構築起了工事。

十四日這次暫停,一停就是兩天。八月十七日,張治中再次下達總攻命令。而到了十八日軍委會又要求停止進攻。在這段時間裡,日軍開始大規模向上海增兵。首先八月十五日,日軍青島駐軍前往上海。隨後二十三日,日本本土兩個陸軍師團也已經抵達上海。現在,中國軍隊要面臨的對手十分強大。


謎一般的淞滬會戰,佔據優勢的國軍三次被叫停進攻,埋下慘敗隱患


當然,中國軍隊也在不斷增兵。從十五日開始,蔣介石的王牌精銳十八軍前往上海。也放出來老蔣想要保住上海的決心。但是在老蔣心裡,或者說終老蔣一生,他都是個政客而不是一個軍人。

在戰略上,由於過分依賴外交,使得日軍趁機不斷增兵。上海是一個狹長地帶,並不利於大兵團作戰。尤其是中國軍隊在海空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更加艱難。而再次恢復進攻不久,張治中就又接到了停止進攻的命令。這次的原因是王敬久部左翼消極作戰。


謎一般的淞滬會戰,佔據優勢的國軍三次被叫停進攻,埋下慘敗隱患


對於任何一支部隊,進攻後突然停止都是不利的。何況是對於中國軍隊,在單兵素質以及裝備全面落後的狀態下。這三次暫停為淞滬會戰的失敗埋下了重大隱患。本可以憑藉先發制人以及兵力的優勢迅速將日軍趕下海。如今卻打成了陣地戰。機動能力落後的中國軍隊,在漫長的海岸線面前,失敗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