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奉軍”,東北軍之前身,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起家資本,更是北伐軍繼吳佩孚、孫傳芳的直軍後所面對的另一個勁敵。巔峰時期,張作霖靠著這支部隊雄踞東北,不僅是當之無愧的東北王,更是手握重兵的十五省聯軍總司令,後來隨著北伐軍的不斷壯大,奉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先是李景林和張宗昌的直魯聯軍被擊敗,而後便是整個奉軍遭到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所率領之國民革命軍的重創,其首領張作霖也在撤回老家的路上突遭日本人的偷襲,命喪皇姑屯車站。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1928年12月29日,新任奉軍首領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並下令東北全境降下五色旗,全部統一更換為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史稱“東北易幟”。北伐結束後,奉軍被蔣介石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其總司令一職也仍由張學良擔任,但年輕氣盛的少帥卻在接受改編後不久便又挑起了新的戰火,矛頭直指蘇聯,並將首要目標對準了中東鐵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了方便自己攫取中國東北地區的資源,於是便逼迫軟弱的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而中東鐵路便是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產物”。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中東路事件爆發後,斯大林命令蘇軍進行武裝介入,雙方隨即展開激戰,但戰爭的結果卻以張學良的戰敗而告一段落。雖然遭到蘇軍的重創,但東北軍的實力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直到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親率主力入關參戰才讓日本人找到了可乘之機,進而強佔了整個東北地區,致使數十萬東北軍將士被迫離開家鄉退入關內。1936年12月12日,在苦勸蔣介石放棄內戰的想法無果後,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後來在各界人士的積極調停下,該事件最終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但張學良卻成了“罪魁禍首”,被蔣介石秘密關押了大半輩子,直到1990年才恢復人身自由。在監禁期間,東北軍元老王以哲慘遭“少壯派軍人”應德田、孫銘九等人的毒手,致使本就已經喪失張學良這枚主心骨的東北軍內部徹底分崩離析,隨後,這支擁有數十萬將士的部隊又落到了蔣介石的圈套之中慘遭分化,並被逐一投放到全國各個戰場上使用。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七七全面抗戰爆發後,東北軍與全國各地的軍隊一同開赴戰場,其中第四十九軍、五十七軍和六十七軍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更是奮勇當先,誓死抗戰,先後有五位將軍戰死沙場。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第四十九軍先是被蔣介石投入到淞滬戰場上使用,但他卻根本不在乎這支部隊的存亡,反倒在戰後還將自己的黃埔弟子安插進了該軍,致使第四十九軍軍長劉多荃被完全架空。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除此之外,于學忠的第51軍、萬福麟的第53軍、繆徵流的第57軍、吳克仁的第67軍以及何柱國的騎兵第2軍也都相繼遭到了蔣介石的“黑手”,不僅經常被當做“炮灰”來使用,還直接沒有任何援助,以至於在東北軍中官職最高的于學忠也不得不在自己的魯蘇戰區開設兵工廠自給自足,堅持抗戰,但其中最慘的還要數吳克仁的第67軍,不僅整個軍在淞滬戰場上被消耗殆盡,就連軍長吳克仁也犧牲在了前線,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忠勇報國的部隊卻在戰後不僅沒有得到應得的褒獎表彰,還反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宣傳機構誣衊為“叛軍”,最後被蔣介石乘機取消了番號,殘部全都撥歸給了第25軍的王敬久。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過起了軟禁生活,那數十萬東北軍的下場如何

1945年8月,奉朱德總司令的命令,東北軍出身的呂正操、萬毅、張學思等將領率部挺進東北,實現了張學良將軍和東北各族人民洗刷國恥、光復故土的夙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