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吃藥好還是打針好?答案原來是這樣的

糖尿病指南里有明確的規定,當血糖達到多少的時候,建議你口服藥,當達到多高的時候,建議你直接打胰島素。

如果你的餐後血糖達到了17mmol/L,幾乎任何一家醫院的大夫,都會建議你打胰島素,因為血糖實在太高了。

只要空腹血糖在9mmol/L以上,糖化血紅蛋白在8mmol/L以上,大夫就會建議你直接打胰島素,為什麼?答案很簡單,這麼高的血糖是很危險的,必須先把血糖水平降下來。

很多糖尿病人不聽醫生勸,讓他吃藥就是不肯吃,想靠運動、飲食穩定血糖,結果三年、五年、十年過去了,糖尿病併發症出現了。

本來醫生勸你吃藥,就是為了防止併發症,結果你可倒好,讓你吃藥的時候不吃,等併發症出現了,再找醫生給你好好治療,這時候治療效果就不好了。

糖尿病併發症一旦出現,想要逆轉回去的難度極大。

所以,吃藥好還是打針好並沒有固定答案,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能通過運動、飲食降下來最好,降不下來就要吃藥,如果吃藥也降不下來,就選擇打胰島素。

對糖尿病人來說,降糖是第一位的,不管採用什麼方式。

得了糖尿病,吃藥好還是打針好?答案原來是這樣的

1、如何正確自我注射胰島素?

1)準備工作

首先胰島素筆的消毒,一般用75%的醫用酒精,記住一定不能用碘伏,因為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碘伏會破壞胰島素的效果。

先用棉籤蘸75%的醫用酒精,對胰島素筆的接口處進行消毒,然後再將專用的胰島素針頭裝上,接著就是調整胰島素劑量。

根據醫囑,需要打幾個單位,就調整到幾個單位。如果需要打10個單位,把劑量調整到10就可以了。

2)注射部位

胰島素的注射部位,選擇上臂、大腿、腹部和臀部都可以,但通常都打腹部,因為打腹部最方便,腹部吸收也最快。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在腹部注射胰島素,就是在肚子上隨便打,這是不對的。

在腹部打胰島素,首先要避開臍周。先找到肚臍,然後以自己的手指為準,以肚臍為中心三指寬的範圍內,就是臍周。這個範圍不可以打胰島素。

另外,在注射胰島素的時候,要檢查注射部位的皮膚,有沒有硬結。如果有硬結,一定要避開,以免影響胰島素吸收。

得了糖尿病,吃藥好還是打針好?答案原來是這樣的

3)注射胰島素

先對注射部位皮膚進行消毒,同樣用75%的醫用酒精。以注射點為中心,由內向外螺旋轉圈,消毒直徑是5~6釐米。

待酒精揮發後開始進針,大多數人可以垂直進針,如果你比較瘦或者針頭過長,可以將皮膚捏起來進針,或者斜著(45度)進針。

扎的時候不能紮在肌肉上,還要看看有沒有回血。因為扎到肌肉或者血管裡,會導致胰島素吸收加快,為了避免吸收不穩定,一定要注意有沒有回血。

如何判斷有沒有回血?就看針管裡有沒有紅色的血絲,沒有的話就可以直接注射。

注射完之後不要立馬拔針,立馬拔針會有胰島素滴出來,這樣不僅浪費胰島素,還會造成注射劑量不準確,要停留10-16秒鐘再拔針。

拔針的同時,用幹棉籤按壓注射部位,大概按壓五分鐘。

4)注意事項

為什麼要避開臍周?因為肚臍周圍3~5釐米的地方,血液分佈比較豐富,神經分佈也會多一些,在這個範圍打胰島素,不僅會增加痛覺,還有容易導致出血。

每次注射要有2釐米的間隔,比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