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大家知道我們跟朝鮮是鄰國,也很多地方是接壤的,雖然沒聽說過有什麼領土爭端,其實也曾有過領土島嶼問題的交割,雖然很和諧的,但是有人稱:這個島嶼的喪失,使中國永遠失去了鴨綠江的出海口,不得不建設丹東新港。同時失去了獲得河口段大片新生土地和島嶼的機會,失去了大片的海洋國土。

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綢緞島的前世今生: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綢緞島是鴨綠江的江心島,面積67平方公里,為鴨綠江江口上第二大島。綢緞島位置位於鴨綠江口主航道中國一側,近代以來由鴨綠江泥沙淤積而成,現屬朝鮮平安北道薪島郡,同時為朝鮮經濟特區候選地。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綢緞島位於鴨綠江老西航道以南,與中國大臺子口岸隔江相望,老西航道從朝鮮領土內島末端出發,經朝鮮綢緞島和中國大臺子、趙氏溝後,在東港市大東港和朝鮮新島郡馬鞍島之間流入西海,是總長20.5公里的一段運河。

歷史

從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大清廿三省與地全圖-附朝鮮州道與地圖》可以看出,當時的鴨綠江口在朝鮮境內,而薪島、黃金坪、綢緞島等島尚未形成。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在1933年印製的分省地圖鴨綠江口地區可以看出,綢緞島仍未形成,而薪島則在鴨綠江口主河道南側,靠近朝鮮一側。

1941年開始,日偽開闢了南深槽水道(為了侵略的需要),俗稱"南水道"。並堵截了迎門港等與東序道相通的支汊與西南水道、洋魚崗水道。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大圖模式

1942年又修了水豐電站大壩使河流輸沙顯著減少,挾沙能力顯著提高。這樣,堵塞了的東、西U道的連通支汊很難再遷移變化,泥沙開始在人工造成的低能環境中落淤。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大圖模式

薪島、信倜坪和黃金坪之間的淺灘不斷淤積的結果終於使信惆坪和薪島淺灘連在一起,形成今日的綢緞島。東大坪和大東溝口外的邊灘也因淤高而轉變為陸地。這一時期河口三角洲的面積明顯增加。最終形成了綢緞島。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大圖模式

雖然從今天看來,綢緞島、薪島靠近中國,但這是近現代以來才形成的結果。

因此,無論是1935年《最新中華形勢一覽圖》,還是1943年中華民國國防部測量局繪製的鴨綠江口局部,均顯示薪島在朝鮮境內(綢緞島尚未形成)。

中國為什麼會把這個島給朝鮮從而失去大片的海洋國土

大圖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根據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第二條關於"在本條約簽訂前,已由一方公民定居或耕種的島嶼和沙洲,即成為該方的領土,不再改變"之規定,薪島、綢緞島歸朝鮮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