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他创立的王朝,成为了中国民族的缩写,可以说,刘邦是一位杰出的伟人。很多人认为刘邦是个无赖,他果真如此不堪吗?翻开历史的篇章,其实完全不是如此的。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刘邦能夺取天下,打败项羽,与刘邦本人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第一,刘邦有担当

担当这两个字,是男人的缩写。没有担当的人,还能叫男人吗?有大担当的人,才能成大事业。当初反秦风起云涌的时候,沛县也加入其中,在推举当家首领的时候,萧何、曹参这些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却都退缩了。史书上说: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套用刘华强的说,不是没给你机会啊,是你不中用啊。

萧何、曹参都是人物,但是在事业初期,在大风大浪面前,他们不如刘邦。于是刘邦成为了这支小武装的头领。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第二,刘邦有度量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刘备时,说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司马迁虽然对刘邦不太感冒,但是,他也承认,刘邦“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刘邦豁达大度,这是自古以来就有定论的。

这一点曹操都不如刘邦。曹操是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曾经得罪过他的人,多数被他灭了,比如边让。而刘邦度量就大多了。冒犯过他的人,虽然他不喜欢,但并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灭之。最典型的是雍齿,是公认的刘邦眼里的讨人嫌,但是刘邦并没有杀他,只要认真办事,刘邦也能容他。可以说,刘邦不是一个会记私仇的人,所以他放的很开,与手下谈话也很随意,嬉笑怒骂,不会拘泥一端。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刘邦与娄敬,与郦食其,包括与韩信,还有周昌,上一秒还是笑呵呵,下一秒就可以爆粗口,或者上一秒还是翻脸,下一秒就和解。他也很会自圆其说。而这些属下也不会见怪,或许他们的思路跟不上刘邦。

第三,刘邦能屈能伸

项羽分封的诸侯中,魏王豹曾经说过一段话: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这其实是很幼稚的话,典型的贵族心态,受不了气。人在社会上,哪里能不受气呢?哪里能被人一直捧着呢?魏王豹仅仅因为刘邦脾气不好,就脱离队伍,最后被韩信剿灭,实在是可悲的。

相比而言,刘邦就世俗多了,现实多了。装孙子他也能,多大点事呢?鸿门宴上,巴结项伯,结为亲家,给自己上一道保险。在酒席上,项羽面前,更是极尽奉承,给自己开脱,把自己打扮成项羽的兄弟。脱过了一劫。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第四,刘邦并不善于学习,自身能力有限,但是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刘邦没有多少文化,他毕竟是草根出身,不是贵族,受的教育有限,到了反秦起义的时候,刘邦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人到中年,再来学习什么具体事务,是不现实的。但是刘邦知道自己的局限,他一开始就打算找人,用别人的脑子武装自己。“

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他手下的卫士都会向他推荐一些人才,郦食其就是这样进入刘邦的视野的。刘邦与郦食期的初次见面,很能看出刘邦的个性:

沛公方坐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纵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刘邦一开始对郦食其并不客气,没打算搞一些表面功夫。听到郦食其问他是打算助秦,还是攻秦,更是直接开骂。但是当郦食其不卑不亢,讲的有理的时候,他还是能听的,因此问他该怎么办,郦食其献计帮助刘邦夺取了粮仓陈留。后来郦食其又献计让刘邦分封六国后代,瓦解项羽陈营,刘邦其实并不懂,但也听了,不过他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当张良分析指出这条计策不妥之后,刘邦本能是骂了一声,“竖儒,几败乃公大事。”

刘邦手下,有很多的人才,刘邦自己并没有多高的水平,但是他能充分地听其手下的意见,得出正确的结论。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第五,有一个坚定的团队

前面讲的是刘邦的个人品质。最后,要讲一讲刘邦的团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靠自己一个人,是打不了天下的。靠张良,陈平,韩信这些外来户,也是不行的。刘邦真正的核心团队,是他的老乡,是他的子弟兵。汉初三杰,张良与韩信,都是半路出家,后来加入的,并不是刘邦的死党。刘邦自己的兄弟子侄也不中用,所以,他用的是沛县的老乡。

萧何,汉初三杰之首。

曹参,武将之首,与萧何功劳不相上下。

其它的如周勃,王陵,夏侯婴,灌婴,樊哙,卢绾,等等,都是他的旧交,同乡。这些人能力虽不如张良,陈平,韩信,但是,他们是大汉开国的压舱石。其它的外来人才,只是锦上添花。如同萧何所说,如果刘邦只想做汉王,可以不用韩信,如果想夺取天下,就一定要用韩信。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没有韩信,刘邦也能做一个诸侯王。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结语:刘邦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混到中年还在落草为寇,见不得人。但是他在大时代的机遇面前,凭着自己卓越的品质,凭借他的团队,最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中国,开创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