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的自我修養:君子慎獨的完美詮釋

當我們開始收起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而走向熱鬧的地方時,我們也許是對的。我們想嘗試一下外向者的角色,想證明我們也可以變得勇敢而堅定,儘管有時候為了迎合多數人我們會做出一些自我否認的選擇,如條件反射一般。

但這是許多如我一樣的內向者所做的事情,這確實是一種損失。因為大多數的內向者容易被外向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屈從於一種在我們社會紮根已久的社會偏見。認為自己變得外向一些或許會更好。但實驗證明,當涉及創造和領導的時候,內向的人會做的更好。

內向性格的自我修養:君子慎獨的完美詮釋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內向的真正含義,內向並不是害羞,害羞是對於社會評論的恐懼,內向更多是你會怎樣對刺激作出回應。有時我們需要安靜下來的一個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思考和籌劃,這正是內向者經常會做的一件事情。但現在社會上一些場所如學校和商店,往往都是為外向者而設計的,也許這樣是更好,能擴大人際關係的範圍。但卻缺少一些一個人獨處的空間。獨處,是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需要的。

在學校的教育上,老師往往更偏愛那些外向的學生,認為他們以後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收到不斷激勵的那些所謂的外向學生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內向的學生難道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嗎?在工作上,當談到領袖氣質時,內向的人總是按照慣例從領導的位置被忽視了,儘管內向的人是非常小心仔細的,很少去冒特大的風險,這些風險是今天我們可能都喜歡的。

內向性格的自我修養:君子慎獨的完美詮釋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這項研究表明內向性格的領導者們,相對於外向領導而言總是會生產更大的效益。因為當他們管理主動積極的僱員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於讓有主見的僱員去自由發揮。反之外向的領導者就可能,當然是不經意的,對於事情變得十分激動。他們在事物上有了自己想法的印跡。這使其他人的想法可能就不會很容易地在舞臺上發光了。

內向性格的自我修養:君子慎獨的完美詮釋

事實上,歷史上有很多具有改革能力的領袖都是內向的人,比如埃莉諾·羅斯福,甘地等。他們都把自己描述成內向,說話溫柔甚至是害羞的人,他們現在公眾的聚光燈下,儘管他們內心都在說著不要,但他們沒有選擇。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世界絕沒有一個純粹的內向的人,或者一個純粹的外向的人”。但是,還有一種中間性格者,現在我覺得我就處於這樣的一個位置。人都是會變得,以前我覺得自己內向的很純粹,但現在才發現我是錯的。我就介於內向和外向中間,有人說處於中間的人擁有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我很慶幸。

熱愛世界,

一往無前。

內向性格的自我修養:君子慎獨的完美詮釋

繼續回到獨處的話題,在這個談創造力思維的時代,誰更有創造力就更有吸引力,而獨處則是培養創造思維的關鍵,所以達爾文獨自一人漫步在小樹林裡,並且斷然拒絕了晚餐排隊的邀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發明了第一臺電蘋果電腦,一個人獨自坐在他的機櫃旁。但這也不意味了我們要拒絕和別人的合作,比如說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史蒂夫·喬布斯的聯手,創建蘋果電腦公司。

內向性格的自我修養:君子慎獨的完美詮釋

內向的人有時不容易被人理解,但是要自己理解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激情事物,有時要找到社會的平衡去偽裝外向。帶著這個平衡去感染周圍的人,無論是內向或者外向。

我們一定要首先努力的做好自己,這樣才會激發我們一鳴驚人的潛力。去尋找適合激發自己的土壤吧,在現實和內向找個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