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三大設計方案亮相,邀公眾提建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徵集專家評審會近日召開,“全域博物館,全城入畫圖”、“融·河”、“應運而生”三大入圍應徵方案揭曉。今天起,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將通過官方微信號“北京規劃自然資源”,誠邀公眾加入線上評審團,對各設計團隊的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

方案一:“全域博物館,全城入畫圖”

“浮橋集市”將再現“萬舟駢集”盛景

該方案設計為一條運河,兩岸生活,三層空間,四重願景,五座慢行橋,六組綠地公園,十二個活力碼頭,多個文化歷史中心。重點打造五個主題段,在城市副中心樞紐處,“浮橋集市”將再現“萬舟駢集”盛景。

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三大設計方案亮相,邀公眾提建議

方案一總體鳥瞰圖。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供圖

大運河沿岸的生活在三層空間得以依存。其中“鑑流駁岸”為大運河古制的集中展示帶。“遊知花界”是城市功能對接區,配套設施環,時空轉換的博物館入口。“紉波長堤”銜接“鑑流駁岸”和“遊知花界”,串聯大小運河景點,是古今間穿針引線的市民參與平臺。

方案將慢行系統劃分為行船、漫步和騎行三種不同的速度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在橋樑設計上營造望橋、觀橋、趣橋、行橋、覓橋,五座慢行橋樑,強化運河視廊體系。

重點片區設計方面,將運河沿岸分為“溯源流”“匯盆聚”“過山峽”“歸平遠”“入自然”等五個主題段進行詳細設計。其中,塔影廣場作為新運河十二座碼頭之首,恢復石壩遺蹟,再現大光樓盛景;另規劃城市陽臺, 運潮減河處新“以彎代閘”,源頭島公園,城市水岸等多處全新景點。

方案二:“融·河”

運河核心設計區將成為城市客廳

方案將重塑整體堤壩佈局,形成多層級的洪水適應性景觀,提供更具彈性的水岸空間。同時,提取運河空間元素中的“河、堤、渡、道、跡”,還原運河空間圖景。

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三大設計方案亮相,邀公眾提建議

方案二鳥瞰圖。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供圖

通過對岸線和洪水線的重新設計,大運河將提供更多的空間匯聚珍貴的水資源,同時降低城市洪澇的風險。通過設置不同的生態條件讓多樣的植物群落在這裡生長繁衍。在文化旅遊方面,通過構建水上、路上故事線,形成5條旅遊故事線,形成區域的文化感知路線。

方案根據周邊功能新增了三座慢行橋,包括運動之橋、慶典之橋、自然之橋。同時設計了沙灘遊樂園、城市水廣場、露臺集市、眺望碼頭、自然博物館五個主要的功能節點。運河核心設計區將成為大運河未來的城市客廳,整體打造景觀、建築和堤壩的一體化設計。

方案三:“應運而生”

打造17公里運河長卷

設計提出“彈性五色水鏈,多義城市花園”的總體設計策略,五條設計線索相互裹挾,打造17公里五色交織的運河長卷。結合路橋和城市功能,設置十二處垂河多義花園,鏈接濱水節點及兩岸腹地開放空間,架構21平方公里水城共融的城市公共空間體系。方案提出,重點設計奧體樂跑橋、綠心漫步橋、森林公園步行橋三座橋樑。

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三大設計方案亮相,邀公眾提建議

方案三總體鳥瞰圖。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供圖

重點對五河交匯、運河廣場、奧體公園、副中心站等四大片區進行詳細設計。其中,五河交匯片區設計將三廟一塔作為重要的歷史要素成為各地塊規劃的視覺通廊。通過對現狀橋樑慢行化改造,結合運河文化中心,多層級路徑貫穿場地,並延至運潮減河,聯通城市腹地及源頭島,架構運河北首文化地標。

運河廣場片區現狀為大面積硬質廣場很難停留,設計將打通垂河視廊,保留硬地及現狀綠化,局部下挖並引水造景,營造多樣親水戲水的市民活力空間。

奧體公園片區設計更新改造體育運動場館為市民活動交往客廳,擴充標準運動場地為全民健身舞臺。結合防洪需求設置下沉蓄洪廣場,同時打造4.5公里超級樂跑環。

副中心片區設計利用現狀超高防汛牆改造為濱水公共驛站,結合運通碼頭的置入,形成聯繫副中心CBD及上下游的商務休閒樞紐。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應悅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