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2)·自以为是

当我们老了(2)·自以为是

当我们老了(2)·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

——当我们老了(2)

余杰

已经退休的老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能够听见一些抱怨。较多的是家庭生活方面的,也有其他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干部岗位上退休以后,就一直在抱怨。他抱怨什么呢?

如,回到老单位回来后,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的种种不是。他会这样告诉我说,你看看,现在的年青人连个字都写不好。写点字东倒西歪的,还是研究生博士生呢。

我说,现在他们都是用电脑了,不奇怪呀。就像他们会说我们连个电脑打字都不会,连个微信支付都不会。我们落后了,该退休了。

朋友摇摇头不语。

再如,单位的青年人出于尊重,有时看见他没事回来玩玩,就会把写好的文稿请他指点指点。他当面不说,回来后埋怨道,唉,不想说了,现在的青年人啊,连个文法造句都不懂,写得乱七八糟的,那些词汇看都看不懂。还是研究生博士生呢。

我说,现在他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了。网络上的新名词层出不穷,新的提法说服日新月异了。我们退休了,不上班了,谁会关心这些,跟不上了,少说为好。

朋友摇摇头不语

一种老年病啊。总是在抱怨后人不如自己,总喜欢记住当年的自己如何能干,总是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声音。

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骨子里还是一个病根:生怕地球上少了自己,这个地球如何转动。

当我们老了,何必为此去烦恼呢?老人家在1976年9月离世后,中国的不是照样在前进!在否定中才有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呀。明白了这个道理,心态会平衡,眼光会放远。总是对后人唠唠叨叨,指手画脚,何必?不值!

包括在家里一样。老了,不需要再对自己的孩子说三道四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思路和生活方式。如果这也看不惯,那也不理解,首先查查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是怎样教育的。

在生活中,我发现曾经在工作岗位上有过一官半职的人,这样的毛病较多。一辈子管别人,习惯了。一下子退休下来,习惯性的思维有个延续的过程。还有是一些职业病的延续,如当过警察的,习惯性地会露出“管”的本能。如当过老师的,习惯性地用教育孩子的口吻说话。如当过医生的,或多或少有点“洁癖”等等。当然不是全部都是如此,只是个别一种现象的存在。

这就很好理解现在社会上常常能够看见个别的老人们,会

在公众场合里指手画脚。仿佛这个世界里只有自己才是唯一正确的代表,才是代表着“正能量”的。

还是活在过去的年代里。这是后人们对于有这类毛病的人一句非常中肯的评价。患上这样毛病的人,会念念不忘自己曾经有过的“业绩”。在退出“舞台”以后,还是习惯性地“指点江山”。他们无法理解生活是在继续的,世界是在变化的,人类是在前进的。如果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所作所为来衡量今日发生的一切,自以为是的毛病肯定会处处碰壁。谁会料到今天仅靠一部手机就能出门办事?谁会想到今天连报纸、电视都懒得观看,就能知晓天下大事呢?

以我们的亲身经历为例,1978年的时候,在我们云南农场里一句“我们要回家”就能够唤起几万人的共鸣。放在今天,你还在按照“知青ling袖”的行事方式,到处号召、动员、鼓动,搞什么大动作,可能吗?!

但是,有人就是一辈子没有醒悟啊。难道骨子里就存在一个存在感的毛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下文继续谈及这个话题《自我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