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羁绊》你的女儿在不停的满足你?还是逐渐放弃了自己?

《母爱的羁绊》你的女儿在不停的满足你?还是逐渐放弃了自己?

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作者是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


作者还在创伤、性虐待、家庭暴力、离婚、重组家庭、婚姻和家庭治疗方面拥有广泛经验,专长EMDR创伤治疗以及涉及焦虑、忧郁与人生转折的个体适应治疗。


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女性看的,特别是因为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自己心理造成了影响的女性。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女性获得觉察,摆脱母亲所给的“母爱”,成为自己,并在成为母亲后,不再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母爱的羁绊的定义,羁绊对女儿的负面影响


《母爱的羁绊》你的女儿在不停的满足你?还是逐渐放弃了自己?


一、母爱的羁绊的定义


母爱的“羁绊”,指的是自恋的母亲对女儿造成的影响。


母亲是女儿成长过程中最初的榜样,我们从母亲身上学会如何做一个女儿,如何做一个妻子,如何做一个母亲等等。一个有问题的母亲,势必带给女儿的影响,也是有问题的。


产生羁绊的重要原因,是母亲的“自恋“。


自恋,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爱恋。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如果只是很少的自恋,是正常的;如果自恋特质特别多,那就是病态的了。


母亲自恋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母亲只关心自己,从来不关注女儿的感受。


母亲更在意事情,却对女儿没有一点同理心。


例如,女儿离婚,不关心女儿的情绪,只是关心“房子归谁?监护权归谁?请了哪位律师?


当女儿试图向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她却把话题又转到女儿打算要多少赡养费,律师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措施上。


母亲只会看见女儿身上的缺点,并不断加以指责。哪怕女儿犯再小的错误,她都要指出并批评。


女儿不知道这是母亲自恋,她们会认为母亲总挑她们的毛病,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她们对这些批评照单全收,长大后,这种觉得自己不好的感觉已经内化,于是她们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第二,把女儿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控制女儿。


母亲认为女儿优秀,就是她自己优秀。母亲以自己的喜好来操纵女儿的一切,从不在意女儿真实的需要和欲求。


女儿要穿什么衣服,头发要染成什么颜色,要上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嫁给什么人等等,全是母亲的安排。


如果大家都赞美她,都说女儿优秀是她的功劳,母亲就高兴。


母亲关心女儿,努力让女儿变得更优秀,只是为了让她自己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第三,控制全家人围绕自己转,忽视女儿。


一方面是家中的父亲。


因为自恋的人结婚对象,一定是一个允许她处在一切行为中心的人,一定是能接受她自恋的人。即使刚开始不接受,但为了维持婚姻,也必须如此。


当父亲把注意力集中在母亲身上,也就无暇顾及到女儿了。甚至女儿与母亲发生矛盾时,不管谁对谁错,父亲永远站在母亲那边,考虑母亲的感受,不顾女儿的感受。


即使有些父亲不是主动不管女儿,也会被自恋的母亲“逼”得不管女儿。因为如果父亲与女儿关系好,自恋的母亲就会嫉妒女儿。


例如,劳拉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她一直与父亲关系亲密。母亲因此经常表达对她的不满,说她爱父亲胜过爱自己。


但实际上,她的真正意思应该是对丈夫不满,认为丈夫对女儿的爱超过了对她的。


有一次,劳拉和父亲在院子里种花,母亲竟然朝他们扔石头!


另一方面是儿子。


自恋的母亲一般不会对儿子产生过多的伤害。


在和自己丈夫的关系上,女儿或者其他女人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而儿子不会。


如果一个有自恋母亲的家庭又有女儿,又有儿子,那母亲一定会对儿子更好,完全忽视女儿。


而儿子,因为母亲对他好,他也乐意回报母亲,于是与父亲一样,围着自恋的母亲转。


这样,女儿就被完全忽视了。


《母爱的羁绊》你的女儿在不停的满足你?还是逐渐放弃了自己?


二、羁绊对女儿的负面影响


1、女儿在生活中严重缺乏自信


第一类是高成就女孩,即不断追求更好更完美的女孩。


自恋的母亲总是批评女儿,不管女儿做得多好,都只有批评。


这样导致了女儿长大后在生活中严重缺乏自信,要么不认可自己,无论做到多高的成就,总是觉得不够好,要么完全放弃自己,觉得反正做不好,不如干脆不做。


一方面,她们不停的追求更高目标。


她们总是认为,只有更高的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即使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目标,内心总有个声音说:这还不够好。她们没有获得真正的快乐,只是在不停地追寻。


另一方面,她们不停的否认自己成绩。


当她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不敢承认那是自己的成绩,她认为自己取得成绩只是因为运气或者巧合,甚至她根本没取得多么好的成绩,是别人谬赞了她,她接受这样的谬赞,她是个骗子。


第二类是依赖型女孩,即完全放弃自己的女孩。


她们认为自己反正什么都做不好,做了也是失败,干脆就什么都不尝试了。


她们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久而久之,长期压抑自己,她就会痛苦。


当这些痛苦无法排遣时,她们可能就会去找一些防御机制,比如抽烟、喝酒、吸毒等等来麻痹自己。


总之,母亲的自恋,导致了女儿严重缺乏自信。


2、女儿在感情上容易受挫


第一是高成就女孩。


自恋型母亲的女儿,习惯了与母亲的相处模式,无意识中,会照着与母亲相似的相处模式来与伴侣相处,久而久之,问题就出现了。


不停追求高成就的女儿,她会在无意识中找需要她照顾的男人。


因为从小到大她就是一直在满足母亲的需要,所以长大后她的潜意识也会找一个像母亲一样需要她不停提供满足的人。当她能够照顾伴侣,能满足他的需要时,她会有熟悉感,这样她才会觉得安全。


然而,当对方得到越多,对方就需求越多。


所以女人付出越多,这个男人反而要求越多,甚至吹毛求疵。她最终可能会不堪重负,身心俱疲。


如果她一直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个问题,后面找的伴侣依然会延续这种情形,以至于我们俗话说的,总是“遇人不淑”。


第二是依赖型女孩。


刚开始谈恋爱时,一般都是男生为女生付出,这类女儿会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男人,能弥补她小时候没得到的爱,她以为自己“梦想成真”了。


男人付出越多,她的要求就越多,她无止境地要求,当他做不到时,她就生气,像小时候妈妈生自己的气一样。


她重现了小时候母亲与自己的相处模式,只不过现在她成了“母亲”,伴侣成了儿时的“她”。


久而久之,伴侣会不堪重负,情感破裂。


3、女儿自己也可能变成自恋型的母亲


第一是在教养小孩时重蹈母亲的覆辙。


她们重复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对女儿。


第二是由于过于担心自己会重复母亲的方式,而陷入焦虑,矫枉过正。


自恋型的母亲,曾经对她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为了摆脱母亲那种方式,她对自己女儿过于操心,操心她的每一件事,去的每一个地方,弄得女儿很压抑。


或者觉得自己从来没得到过母亲的赞扬,要让女儿得到肯定。于是过分地夸奖女儿,使得女儿认为那不是自己,是妈妈理想中的女儿,自己达不到妈妈说的那种状态,从而产生自卑感。


总之,自恋型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会让女儿在生活中缺乏自信,而且影响女儿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会对女儿的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母爱的羁绊》你的女儿在不停的满足你?还是逐渐放弃了自己?


三、如何摆脱羁绊


1、接受自恋的母亲的伤害


接受你的母亲不像其它的大部分母亲一样对孩子有爱心,关心孩子,而是一位自恋型的母亲。


放弃期待母亲会改变,让你解脱出来,才能开始后面的治疗。


2、让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


第一,写日记

。在日记里尽情地宣泄。


第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关上窗帘,抱着枕头,让自己尽情地哭泣、大叫,以及任何能释放情绪的举动。


第三,找回儿时的那个小孩,去拥抱她,给她安慰。


比如躺在摇椅里,轻轻摇晃,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子,紧紧地拥抱她,与她交谈,然后把每次与她的互动写在日记里,观察自己的进步。


第四,把自己想象成母亲。


比如去商店买一个你喜欢的洋娃娃,把她带回家,跟她说话。


把她放在床上、化妆台上或者沙发上,一切显眼的地方,让她时时提醒你,她需要你。


然后你可以问问她,她做错了什么,她需要你为她做什么。


同样把你心里的想法记下来,随时回顾,明确自己还需要释放哪些情绪,以及怎样满足儿时未被满足的需要。


3、摆脱母亲的控制,做真正的自己


第一,清楚认识小时候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母亲将她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你身上。


投射,指一个人把她自己的情绪,看作是从其他人那里来的,认为是对方让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女儿往往是自恋型母亲的投射对象。


第二,消除自恋母亲让你觉得,你始终做得不好,你永远也做不好的消极观念。


每当心里那个消极的声音说你不够好时,就用笔记下来,反驳它:这是谁说的?这是真的吗?

每一次只要消极观念出来时就记下来反驳。


久而久之,消极观念就会出来得少了。


而你,也就渐渐地从自恋母亲的思想控制中独立出来了。


第三,找回真实的自己。


首先写一张“我怎样”的清单,尽量用积极词汇客观地表达。


比如“我聪明、仁慈、乐于助人、有同情心、勤奋、努力、诚实、正直、负责任”等等。


接着安静地想一想小时候喜欢什么,都玩些什么。


找到那些能让你产生愉悦的事情,就着手去做。


有找回自己真正的爱好,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妈妈要求你做的事,你才算是找回了自己,摆脱了母亲的影响。


当你完全摆脱了母亲曾经给你的影响,并在以后都不再受她的影响时,你就真正地疗愈了。


4、阻止自恋遗传


在摆脱母亲的影响时,实际上已经了解了很多自恋的品质,那我们自己在面对孩子时,就要尽量避免自己表现出这些品质。


第一,自恋母亲没法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她们总是把它投射到女儿身上。


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投射在孩子身上。


第二,自恋母亲从来不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即使我们不同意她的看法,即使孩子的表达会让我们不高兴。


第三,自恋母亲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只关心自己。


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就要时刻保持这样的觉知,要学会去感知孩子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感受。


比如,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很生气”;“你挺伤心,是吗?”“我觉得你很沮丧”。


不管孩子多大,表达我们关注他们的感受,让他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重要的个体。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告诉他们,你任何时候都爱他们。


总之,避免自己成为“自恋型母亲”,我们首先需要接受母亲对自己的伤害。其次,我们要让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只有负面情绪释放了,我们才能允许新的思维进来。接着,我们需要纠正之前的错误思维,找到自己的喜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以便真正找到自己。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遗传“自恋”,我们需要关注下一代的情绪,鼓励她们表达自己,帮助她们找到自己的爱好,协助她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让她们积极、健康的活出自己的价值。


以下是笔者整理《母爱的羁绊》的思维导图。


《母爱的羁绊》你的女儿在不停的满足你?还是逐渐放弃了自己?


查看高清思维导图,搜索“教练思维”,回复“221”,领取《母爱的羁绊》高清思维导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