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貿易戰使美國農業政策“雪上加霜”

特朗普的貿易戰使美國農業政策“雪上加霜”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王雅晨)近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發表文章《特朗普的貿易戰使美國農業政策“雪上加霜”》(Trump’s Trade Wars Have Made Bad Agriculture Policies Worse)。在該文章中,作者克拉克·帕卡德(Clark Packard)認為,美國的農業政策面臨著嚴重的“機能失調”:關稅貿易戰給美國農民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而政府的高額補貼卻流向了大農場和大企業,沒有真正惠及底層農民。

美國農業面臨矛盾的政策環境

作者指出,近些年的美國農業面臨著矛盾的政策環境。

一方面,得益於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政府的大額補貼,美國的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美國出口農產品佔到了國內生產總量的20%。為了保持出口增長,美國需要更加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政策。但特朗普政府的農業和貿易政策卻與之背道而馳。

作者表示,特朗普上臺後就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原本可以讓美國農產品以非常低的門檻進入亞洲市場。美國是這項協議的最大受益國。

不僅如此,特朗普實施的關稅貿易戰,對美國農業出口造成了更大的損失。2018年初,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加徵關稅。不出所料,美國的貿易伙伴採取了報復措施,對美國農產品徵收關稅。

不平等補貼加重美國農民損失

關稅貿易戰給美國農業造成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美國農產品失去了進入國外市場的機會,農場破產數量急劇增加。

農民選票關係著特朗普的連任前景。因此,特朗普政府向農民、牧場主、企業投入了數百億美元補貼。僅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就向農業部門支付約450億美元補貼。政府的大額補貼增加了農業淨收入,使得美國農業獲得了自2016年以來的大幅度增長。據估計,今年美國農業40%的收入都將來自政府補貼。

但需要指出的是,來自政府的補貼大部分流向了實力雄厚的大農場和大企業,並沒有真正惠及底層農民。

作者同時強調,雖然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讓農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實際上,在此之前,美國的農業政策就已經存在嚴重問題。

每五年,美國國會就會通過兩黨合作的方式向農業部門下發數十億美元的補貼。與特朗普政府的農業救助計劃一樣,這些補貼大部分都流向了本就實力雄厚的農場和企業,未能真正使弱勢的家庭農場獲益。這種不平等事實上還影響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後者的農業無法與獲得大量補貼的美國農業競爭。

美國應控制補貼以重啟WTO多邊談判

如何改變美國農業的現狀?作者指出,現在支持對外貿易的美國人比過去25年的任何時候都要多。華盛頓的決策者應當利用這一點,結束特朗普的關稅貿易戰,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為美國農產品爭取更大的亞洲市場。同時,美國應該以控制國內補貼為籌碼,重新啟動WTO的多邊談判——長期以來,美國的農業補貼和關稅一直是主要障礙。

最後,作者強調,特朗普政府錯誤的貿易政策固然應該受到指責,但是美國政治體系中的“過度作為”卻是兩黨長久以來的“共同歷史”——政府補貼名義上是家庭農場的保護網,實際上卻淪為大農場和大企業的獨有福利。

編輯:柯銳 校對:李立軍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